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模式选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第三节 研究主要思路及结构第17-19页
  一、论文的主要思路第17-18页
  二、论文研究结构第18-19页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9页
第二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管理模式的实践及经验第19-28页
 第一节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管理模式的实践第20-25页
  一、德国“单元金字塔”模式第20-21页
  二、美国“多元复合”模式第21-23页
  三、法国的“半官半民”模式第23-24页
  四、日本“非独立型附属式”模式第24-25页
 第二节 国外合作金融管理模式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25-28页
  一、建立层次清晰组织严密的合作金融联盟第25-26页
  二、建立多级法人体制第26页
  三、各层级间可采用股份制联结第26-27页
  四、通过行业管理实现行业监管和自律第27页
  五、坚持多样化的地区发展模式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演变历程第28-31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回顾第28-29页
  一、民主管理阶段第28-29页
  二、人民公社管理阶段第29页
  三、管理多变阶段第29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第29-31页
  一、中国农业银行管理阶段第29-30页
  二、人民银行管理阶段第30页
  三、地方政府管理阶段第30-31页
第四章 省联社管理模式及优劣势分析第31-39页
 第一节 “省联社”管理模式第32-34页
  一、“省联社”模式概述第32-33页
  二、省联社职能定位的规范第33-34页
 第二节 “省联社”管理模式利弊得失分析第34-39页
  一、“省联社”模式管理制度的优势第35-36页
  二、省联社管理体制内在不足第36-39页
第五章 我国省联社改革模式选择第39-48页
 第一节 坚持省联社管理模式的思考第39-40页
 第二节 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模式适用性分析第40-44页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涵及管理结构第40-42页
  二、省级农村商业银行适用性分析第42-44页
 第三节 省级农村合作银行模式适用性分析第44-46页
  一、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内涵及管理结构第44-45页
  二、省级农村合作银行的适用性第45-46页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行业协会适用性分析第46-48页
  一、农村信用社行业协会的内涵及管理结构第46-47页
  二、组建农村信用社行业协会的适用性第47-48页
第六章 省联社改革模式选择思路第48-57页
 第一节 影响管理模式选择的关键问题第48-51页
  一、关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多样性第49页
  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第49-50页
  三、管理体制改革三大关键问题第50-51页
 第二节 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构想第51-54页
  一、改革原则第51-52页
  二、不同地区改革模式选择第52-54页
 第三节 深化省联社改革的对策建议第54-57页
  一、完善合作金融法律法规第55页
  二、弱化或改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第55-56页
  三、规范银监会的管理职能第56页
  四、理顺行业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关系第56-57页
  五、组建农村信用社行业协会第57页
小结第57-59页
参考书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目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创业板市场惯性效应与反转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农历24节气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