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技术线路 | 第21-22页 |
·研究创新 | 第22-23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文化与民族文化 | 第23页 |
·旅游与旅游元素 | 第23-24页 |
·旅游文化开发与旅游元素表达 | 第24-26页 |
·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 第26-27页 |
·文化人类学理论 | 第27-28页 |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8-30页 |
3 民族文化旅游元素实证分析 | 第30-39页 |
·务川仡佬民族村寨概况 | 第30-31页 |
·仡佬民族村寨文脉分析 | 第31-32页 |
·仡佬民族文化资源分类与评价 | 第32-39页 |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讨论 | 第32-34页 |
·仡佬文化旅游元素分类评价 | 第34-37页 |
·仡佬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37-39页 |
4 民族文化元素的旅游表达分析 | 第39-54页 |
·基于当地居民对仡佬文化资源的感知意向分析 | 第39-48页 |
·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 | 第39-40页 |
·问卷整理和统计分析 | 第40-48页 |
·仡佬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原则 | 第48-50页 |
·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 | 第48-49页 |
·坚持时空结合的原则 | 第49页 |
·坚持表里结合的原则 | 第49页 |
·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原则 | 第49页 |
·主次和谐,突出本土特殊的原则 | 第49-50页 |
·坚持现实与艺术结合的原则 | 第50页 |
·仡佬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思路 | 第50-54页 |
·仡佬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思路 | 第50页 |
·仡佬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实例展示 | 第50-54页 |
5 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方法与范式 | 第54-61页 |
·仡佬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方法 | 第54-58页 |
·保护和重塑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强化视觉元素 | 第54-55页 |
·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弘扬理念元素 | 第55-56页 |
·培育和整合旅游文化的活化体,活化行为元素 | 第56-57页 |
·深化和拓展旅游元素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多元文化感知情境 | 第57页 |
·植入时代元素,促进文化旅游元素的动态持续发展 | 第57-58页 |
·建立灵活多样的旅游解说系统,增加文化旅游元素之间的融合互动 | 第58页 |
·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一般范式 | 第58-61页 |
·民族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结构框架 | 第58-59页 |
·民族文化旅游元素结构体系 | 第59-61页 |
6 结论 | 第61-6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在校期间主要参与科研课题简介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