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矿床水文地质学论文

孙疃矿104采区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及安全开采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3页
1 绪论第13-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17-19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9-29页
   ·地理位置第19-20页
   ·地层及煤层特征第20-23页
     ·地层第20-22页
     ·煤层第22-23页
   ·构造特征第23-24页
     ·矿井构造第23页
     ·采区构造第23-24页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第24-29页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第24页
     ·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第24-26页
     ·二叠系主采煤层间含、隔水层第26-27页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第27-29页
3 灰岩水文地质特征第29-47页
   ·太灰含水层特征及岩溶发育情况第30-35页
     ·太原组一灰顶标高第30-31页
     ·1~4灰含水层厚度及岩性分析第31-34页
     ·岩溶发育第34-35页
   ·太灰水径流特征第35-37页
   ·太灰水水化学特征第37-41页
     ·水化学分析第37-38页
     ·水质变化规律第38-41页
   ·抽水实验成果及涌水量预算第41-47页
     ·抽水实验成果分析第41-42页
     ·涌水量估算第42-47页
4 10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分析第47-61页
   ·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第47-51页
     ·底板岩石力学实验第47页
     ·底板太灰水压值第47-49页
     ·底板岩层总体抗压强度第49-51页
   ·底板隔水层厚度分析第51-53页
     ·10煤底板至1灰间距第51-52页
     ·有效隔水层厚度第52-53页
   ·底板岩层岩性组合分析第53-55页
   ·原始导高分析第55页
   ·底板岩体结构特征第55-59页
     ·底板构造分维值第55-57页
     ·煤层底板岩体结构划分第57-59页
   ·断层导、阻水性分析第59-61页
     ·论分析第59页
     ·实际揭露第59-61页
5 底板破坏规律数值模拟第61-77页
   ·FLAC~(3D)软件简介第61页
   ·本次所采用的破坏准则第61-62页
   ·岩石的力学参数第62-63页
   ·模型设计第63-65页
     ·设计原理第63页
     ·边界条件第63页
     ·计算方案第63-65页
   ·数值结果分析第65-76页
     ·煤层底板初始应力状态第65页
     ·采动应力重分布特征第65-72页
     ·采动底板破坏演化特征第72-76页
   ·邻近采区实测底板破坏深度第76-77页
6 10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研究第77-95页
   ·突水系数法第77-80页
   ·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第80-94页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第80-81页
     ·评价指标第81-83页
     ·权重确定第83-89页
     ·灰岩富水性等级第89-91页
     ·突水危险性分区第91-92页
     ·灵敏度分析第92-94页
   ·突水系数法与灰色模糊评价法比较第94-95页
7 结论和建议第95-97页
   ·结论第95-96页
   ·建议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附表第101-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下仰角钻孔测井系统
下一篇:潘一矿1602(3)工作面压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