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选取的采集样地竹林的自然地理概况 | 第9页 |
| ·野生虫草及虫生真菌资源及其价值 | 第9-11页 |
| ·虫草及其相关虫生真菌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虫草属真菌无性型的研究概况 | 第11页 |
| ·虫草属真菌无性型与其有性型确证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菌物新命名法规 | 第12-13页 |
| ·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真菌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真菌分子系统学在虫草及虫生真菌上的研究 | 第14-16页 |
| 2 引言 | 第16-17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20页 |
| ·虫草及其相关虫生真菌标本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 ·主要实验药品及来源 | 第18-19页 |
| ·主要的培养基 | 第19-20页 |
|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标本采集 | 第20页 |
|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 第20-21页 |
| ·标本的保藏 | 第21页 |
| ·分生孢子单孢株分离 | 第21页 |
| ·菌种鉴定 | 第21-22页 |
| ·有性型的鉴定 | 第21-22页 |
| ·无性型的鉴定 | 第22页 |
| ·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22-25页 |
| ·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DNA检测 | 第23页 |
| ·ITS1-5.8S rDNA-ITS2区特异性PCR扩增 | 第23-24页 |
| ·测序 | 第24-25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60页 |
|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竹林中虫生真菌种类 | 第25页 |
| ·霍山佛子岭地区竹林中虫生真菌种类 | 第25-26页 |
| ·滁州琅琊山林场竹林中虫生真菌种类 | 第26页 |
| ·优势种发生分析 | 第26-27页 |
| ·三个竹林中虫草及其相关真菌形态研究 | 第27-60页 |
| ·大蝉草 | 第27-29页 |
| ·Cordyceps kanzashiana | 第29-37页 |
| ·多座线虫草(小蝉草) | 第37-40页 |
| ·拟细线虫草 | 第40-41页 |
| ·蝉棒束孢 | 第41-44页 |
| ·球孢白僵菌 | 第44-47页 |
| ·布氏白僵菌 | 第47-50页 |
| ·细脚棒束孢 | 第50-53页 |
| ·柱孢绿僵菌 | 第53-56页 |
| ·环链棒束孢 | 第56-60页 |
| 5 讨论 | 第60-63页 |
| ·不同地区和时间竹林中虫生真菌分布的差异 | 第60-61页 |
| ·大蝉草无性型讨论 | 第61页 |
| ·Cordyceps kanzashiana鉴定的讨论 | 第61-62页 |
| ·小蝉草无性型讨论 | 第62页 |
| ·不同地区蝉花的发生及其寄主种类的分布 | 第62-63页 |
| 6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