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界面过渡区概述 | 第14-15页 |
·界面过渡区理论模型 | 第15-18页 |
·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表征技术 | 第18-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人造骨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方法 | 第24页 |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混凝土 ITZ 研究试样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可循环混凝土 ITZ 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第31-55页 |
·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微观结构 | 第31-37页 |
·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的特征 | 第31-32页 |
·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特征 | 第32-33页 |
·界面过渡区钙硅比(Ca/Si)分析 | 第33-34页 |
·界面过渡区 CH 取向性分析 | 第34-36页 |
·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分析 | 第36-37页 |
·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形成机理分析 | 第37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微观结构 | 第37-49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特征 | 第37-39页 |
·不同原料配比的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对可循环混凝土 ITZ 的影响 | 第39-43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微观形貌特征 | 第43-44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钙硅比(Ca/Si)分析 | 第44-45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CH 取向性分析 | 第45-47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显微硬度分析 | 第47-48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形成机理分析 | 第48-49页 |
·可循环混凝土 ITZ 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可循环混凝土 ITZ 对其力学性能影响机理分析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水灰比对可循环混凝土 ITZ 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55-69页 |
·水灰比对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的影响 | 第55-59页 |
·水灰比对 ITZ 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55-56页 |
·水灰比对 ITZ 钙硅比的影响 | 第56-58页 |
·水灰比对 ITZ CH 取向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水灰比对 ITZ 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59页 |
·水灰比对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的影响 | 第59-64页 |
·水灰比对 ITZ 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60-61页 |
·水灰比对 ITZ 钙硅比的影响 | 第61-62页 |
·水灰比对 ITZ CH 取向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水灰比对 ITZ 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水灰比对可循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水灰比对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水灰比对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水灰比对可循环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机理分析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可循混凝土 ITZ 微观结构演变 | 第69-81页 |
·类熟料组成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演变 | 第69-74页 |
·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演变分析 | 第69-72页 |
·界面过渡区钙硅比演变分析 | 第72-73页 |
·界面过渡区 CH 取向性演变分析 | 第73-74页 |
·废弃物基人造骨料可循环混凝土 ITZ 演变 | 第74-79页 |
·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演变分析 | 第74-77页 |
·界面过渡区钙硅比演变分析 | 第77-78页 |
·界面过渡区 CH 取向性演变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