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 前言 | 第14-2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试验地点和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6页 |
·田间小气候 | 第21-22页 |
·植株生长发育进程 | 第22页 |
·雌、雄穗发育 | 第22-23页 |
·籽粒内源激素含量 | 第23页 |
·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含量 | 第23页 |
·植株性状和茎秆形态结构 | 第23-24页 |
·光合特性 | 第24-26页 |
·收获、测产与考种 | 第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3页 |
·遮阴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27-30页 |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27页 |
·生育进程 | 第27页 |
·雌、雄穗分化及籽粒形成 | 第27-30页 |
·遮阴对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 | 第30-39页 |
·遮阴对正常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5页 |
·正常籽粒与败育籽粒内源激素差异 | 第35-39页 |
·遮阴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39-43页 |
·遮阴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9-40页 |
·遮阴对夏玉米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第40-42页 |
·遮阴条件下夏玉米干物质与 N、P、K 积累的关系 | 第42-43页 |
·遮阴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3-49页 |
·叶面积指数 | 第43-44页 |
·光合色素含量 | 第44页 |
·气体交换参数 | 第44-45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45-46页 |
·叶黄素循环 | 第46-47页 |
·穗位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 | 第47-49页 |
·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 | 第49-53页 |
·田间倒伏率 | 第49-50页 |
·植株性状 | 第50页 |
·茎秆地上第 3 茎节性状 | 第50-51页 |
·茎秆解剖学特性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62页 |
·遮阴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53-56页 |
·遮阴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 第53页 |
·遮阴对雌、雄穗发育及其籽粒形成的影响 | 第53-55页 |
·遮阴对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遮阴对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第56-58页 |
·遮阴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8-61页 |
·遮阴对叶片光合特性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第58-59页 |
·遮阴条件下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第59-61页 |
·遮阴对夏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