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的立法探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立法缺陷及立法意义 | 第18-23页 |
|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立法缺陷 | 第18-21页 |
| ·缺乏专门立法 | 第18-19页 |
| ·缺乏程序保障 | 第19-20页 |
| ·缺乏监督机制 | 第20-21页 |
| ·缺乏事后救济制度 | 第21页 |
|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立法意义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哈尔滨市政府绩效评估法规的实践创新效应 | 第23-37页 |
| ·《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综述 | 第23-26页 |
| ·实践创新效应——首创地方立法先河 | 第26-35页 |
| ·扩大了公众参与评估的范围与渠道 | 第26-28页 |
| ·对第三方评估作出了探索性规定 | 第28-31页 |
| ·建立了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 | 第31-32页 |
| ·实现了绩效评估结果使用的多元化 | 第32-34页 |
| ·建立了绩效问责制度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的途径 | 第37-44页 |
| ·模式选择:地方立法先行 | 第37-38页 |
| ·规格定位:制定地方性法规 | 第38-39页 |
| ·推进模式:混合制 | 第39页 |
|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的具体设计 | 第39-43页 |
| ·评估主体的选择 | 第40页 |
| ·评估客体的确定 | 第40-41页 |
| ·评估程序的完备 | 第41页 |
| ·评估结果的公布与使用 | 第41-42页 |
| ·绩效评估的监督与救济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