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双极传输功能基和铱配合物发色团的2,7-芴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引言第11页
   ·有机电致发光发展历程第11-12页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第12-15页
     ·聚苯撑乙烯类(PPVs)电致发光材料第13页
     ·聚乙炔类(PAs)电致发光材料第13页
     ·聚对苯类(PPPs)电致发光材料第13-14页
     ·聚噻吩类(PTs)电致发光材料第14页
     ·聚芴类(PFs)电致发光材料第14-15页
   ·环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第15-25页
     ·红色磷光材料第15-17页
     ·绿色磷光材料第17-19页
     ·蓝色磷光材料第19-20页
     ·含金属铱 Ir(Ⅲ)的聚芴类磷光材料第20-25页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第25-27页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创新点第25-26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侧链含双极传输功能基及红光铱配合物的聚芴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7-46页
   ·前言第27页
   ·实验内容第27-35页
     ·主要设备及其测试条件第27-28页
     ·主要试剂第28页
     ·原料的预处理第28-29页
     ·双极传输电荧光和电磷光聚芴衍生物的合成路线第29-32页
     ·单体的制备第32-33页
     ·双极传输电荧光和电磷光聚芴衍生物的制备第33-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单体 M_1-M_4的合成第35-36页
     ·双极传输电荧光和电磷光聚芴衍生物的 P_1-P_4的合成第36-37页
     ·聚芴衍生物 P_1-P_4的紫外吸收性能第37-38页
     ·聚芴衍生物 P_1-P_4的光致发光性能第38-40页
     ·聚芴衍生物 P_1-P_4的热稳定性能第40-41页
     ·聚芴衍生物 P_1-P_4的电致发光性能第41-44页
   ·本章总结第44-46页
第3章 端基对双极传输电磷光聚芴衍生物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第46-58页
   ·前言第46页
   ·实验内容第46-50页
     ·主要设备及其测试条件第46页
     ·主要试剂第46页
     ·原料的预处理第46-47页
     ·双极传输电磷光聚芴衍生物的合成路线第47-48页
     ·单体的制备第48页
     ·双极传输电磷光聚芴衍生物的制备第48-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双极传输电磷光聚芴衍生物 P_5和 P_6的合成第50-51页
     ·聚芴衍生物 P_5和 P_6的紫外吸收性能第51-52页
     ·聚芴衍生物 P_5和 P_6的光致发光性能第52-53页
     ·聚芴衍生物 P_5和 P_6的热稳定性能第53-55页
     ·聚芴衍生物 P_5和 P_6的电化学性能第55页
     ·聚芴衍生物 P_5和 P_6的电致发光性能第55-56页
   ·本章总结第56-58页
第4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总结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录 1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二氨基马来腈的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光伏性能研究
下一篇:尖晶石型锂离子筛制备方法及Li~+/H~+交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