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框架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新农村社区的基础研究及新农村社区的概述 | 第15-25页 |
·农村社区的建设的发展 | 第15-17页 |
·农村社区的概念 | 第15-16页 |
·我国农村建设的进程 | 第16-17页 |
·我国农村建设的现状 | 第17-18页 |
·我国农村建设现状 | 第17页 |
·我国农村村庄建设现状 | 第17-18页 |
·我国农村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对村庄规划认识不到位 | 第18页 |
·农村土地存在浪费现象 | 第18-19页 |
·农村社区规划没有延续原有传统空间 | 第19-20页 |
·规划大多只针对住宅进行设计 | 第20页 |
·社区规划缺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第20-21页 |
·我国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要求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新农村社区规划的基本问题与对策 | 第25-39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要符合我国当代农村的特点 | 第25-26页 |
·我国当代农村社区的特点 | 第25-26页 |
·规划应有利于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 | 第26-28页 |
·社区应该配合新农村产业规划措施 | 第26页 |
·通过产业集聚的规划布局,提高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 第26-27页 |
·发掘新农村社区自身的经济价值 | 第27-28页 |
·规划设计要注重家庭和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 第28页 |
·规划设计应以节约利用土地为原则 | 第28-30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以土地集约使用为原则,为农村长远发展留存空间 | 第30-31页 |
·通过区域空间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 第30页 |
·迁村并点,提高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 第30-31页 |
·利用节约土地进行非农开发,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 第31页 |
·优化住宅设计,节约用地 | 第31页 |
·规划设计应继承地域特色、尊重传统社会结构 | 第31-35页 |
·维系传统村落原有的自然和地域特色 | 第32-33页 |
·住宅设计应尊重农村居民既有的生活方式 | 第33页 |
·保持自然村的相对独立,维持原有社会结构的完整性 | 第33-34页 |
·合理布置开敞空间与公共绿地 | 第34-35页 |
·乡村社区的规划应以农民的生产活动、改善农民生活为核心 | 第35-37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与农民的生产活动相结合 | 第35-36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 第36-37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该与环境相和谐、形成节能高效的社区 | 第37-39页 |
·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社区的意义 | 第38页 |
·与周边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社区的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新农村社区规划的设计要点研究 | 第39-61页 |
·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首先要保证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 第40-45页 |
·新农村社区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 | 第41-43页 |
·新农村社区公共设施与绿地的布局 | 第43-44页 |
·新农村社区产业及服务配套建筑的布局 | 第44-45页 |
·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交通组织的研究 | 第45-50页 |
·新农村社区交通系统的意义 | 第45-46页 |
·新农村社区交通系统的特点 | 第46页 |
·新农村社区交通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46-47页 |
·新农村社区交通系统应根据农村特点住宅步行与车行交通线 | 第47-49页 |
·新农村社区车辆的停放 | 第49-50页 |
·新农村社区应设计建设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 | 第50-58页 |
·新农村社区应尊重体现自然环境本身的空间性格 | 第51页 |
·新农村社区应尊重体现自然环境本身的空间性格 | 第51-53页 |
·新农村社区应以人为本、尺度适宜 | 第53-54页 |
·新农村社区的绿化分布研究 | 第54-58页 |
·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区规划探索 | 第58-61页 |
·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新农村社区的住宅设计研究 | 第61-75页 |
·新农村社区住宅的主要类型及功能组成研究 | 第62-65页 |
·农户的分类及各自的功能要求 | 第62页 |
·新农村住宅空间组成与特点 | 第62-64页 |
·新农村住宅组合类型研究 | 第64-65页 |
·如何合理提高新农村住宅的土地资源使用率 | 第65-66页 |
·合理确定新农村住宅用地面积 | 第65-66页 |
·科学、合理的确定新农村住宅的建筑面积 | 第66页 |
·住宅平面布局与空间组合设计 | 第66-72页 |
·新农村社区住宅的平面布局研究 | 第66-67页 |
·新农村住宅功能及功能空间的特点 | 第67-71页 |
·新农村住宅面积和舒适度的合理尺寸 | 第71-72页 |
·新农村住宅立面风格设计和地方材料的运用 | 第72-75页 |
·立面造型的组成元素 | 第72页 |
·影响立面造型的因素 | 第72-73页 |
·坡屋顶的选用 | 第73页 |
·在立面造型中对地方材料的运用 | 第73-75页 |
第六章 实例分析设计(以太原市王郭村为例) | 第75-89页 |
·太原市王郭村发展现状概况 | 第75-80页 |
·太原市王郭村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沿革 | 第75-76页 |
·太原市王郭村自然经济条件 | 第76页 |
·太原市王郭村历史人文景观 | 第76-77页 |
·太原市王郭村村庄建设现状 | 第77-80页 |
·太原市王郭村新农村社区建设优劣势分析 | 第80-81页 |
·村域发展优势分析 | 第80页 |
·村域发展的障碍分析 | 第80-81页 |
·项目规划设计目的及原则 | 第81-82页 |
·项目规划设计的目标 | 第81页 |
·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 第81-82页 |
·太原市王郭村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 | 第82-89页 |
·村庄整体布局规划 | 第82-86页 |
·建筑风貌规划 | 第86-87页 |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 第87-89页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