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城互动关系演化路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内容结构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港口与城市关系概述 | 第17-26页 |
·港城经济互动关系演进理论 | 第17-19页 |
·初始期 | 第17-18页 |
·成长期 | 第18页 |
·成熟期 | 第18-19页 |
·后成熟期 | 第19页 |
·港口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 | 第19-22页 |
·腹地扩张模式 | 第19-20页 |
·产业延伸模式 | 第20-22页 |
·城市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 第22-24页 |
·城市对其港口经济发展的支持 | 第22-23页 |
·城市对其港口发展的物质方面支持 | 第23页 |
·城市对于港口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 | 第23-24页 |
·港城互动发展的模式 | 第24-26页 |
·港城一体化模式 | 第24页 |
·港城产业一体化模式 | 第24页 |
·中心—边缘一体化模式 | 第24页 |
·港城市场一体化模式 | 第24页 |
·港城交通一体化模式 | 第24-25页 |
·港城制度政策一体化模式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天津港口空间推移与港城关系演化推进 | 第26-36页 |
·天津港口空间推移与港城关系演化历程 | 第26-30页 |
·三会海口—漕粮运输 | 第26-27页 |
·直沽—封建内贸港口 | 第27页 |
·紫竹林—殖民性开放港口 | 第27-28页 |
·天津港—从河港向海港的转折 | 第28-30页 |
·天津港城互动发展现状主要指标分析 | 第30-33页 |
·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国民生产总值 | 第30-32页 |
·水路运输量与货物运输总量 | 第32-33页 |
·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与公路里程数 | 第33页 |
·天津港城互动发展关系评价 | 第33-36页 |
·天津港带动了天津市的经济发展 | 第33-34页 |
·天津市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世界港城互动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36-42页 |
·世界典型港口发展现状 | 第36-39页 |
·鹿特丹港 | 第36-37页 |
·新加坡 | 第37-38页 |
·汉堡自由港 | 第38-39页 |
·香港 | 第39页 |
·世界港城互动发展路径经验总结 | 第39-42页 |
·合理适当地发挥政府作用 | 第39-40页 |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 第40页 |
·加强港口的区域合作能力 | 第40-41页 |
·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现阶段实现天津港城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42-56页 |
·港口资源条件——强化基础优势路径 | 第43-45页 |
·港口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路径 | 第45-50页 |
·优化港口经济结构 | 第45-47页 |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 第47-50页 |
·港口区域市场条件——拓展港口腹地资源路径 | 第50-56页 |
·促进港口物流现代化 | 第50-51页 |
·构建航运金融产业集群 | 第51-52页 |
·构筑多层次、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 第52-53页 |
·促进环渤海区域港口战略对接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