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红外空芯光纤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光纤的分类及特点 | 第11-19页 |
·按用途分类 | 第11-12页 |
·按光纤材料分类 | 第12-18页 |
·光纤按结构的分类 | 第18-19页 |
·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9-27页 |
·国内外空芯光纤的研究种类与进展 | 第22-24页 |
·中红外空芯传能光纤的应用进展 | 第24-2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创新结构红外光纤的理论基础 | 第29-53页 |
·电介质材料中红外共振区nr <1 的理论分析 | 第29-37页 |
·电介质材料中红外共振区n_r<1 的理论 | 第29-31页 |
·反常色散区 n、k 的测量与计算 | 第31-33页 |
·用复折射率计算由空气界面任意角度入射的反射率 | 第33-37页 |
·光子晶体及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的理论 | 第37-42页 |
·光子晶体及光子带隙 | 第37-38页 |
·光子晶体光纤导光条件的研究 | 第38-41页 |
·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带隙结构的计算 | 第41-42页 |
·ATR 型红外空芯传能光纤 | 第42-52页 |
·双层介质膜的反射理论 | 第43-47页 |
·中红外双层结构 Ge/GeO_2空芯光纤 | 第47-50页 |
·空芯光纤传输损耗的理论计算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创新结构的红外空芯光纤的制备 | 第53-71页 |
·GeO_2/Ge 双层介质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 第53-60页 |
·GeO_2膜的气相沉积机理 | 第53-55页 |
·样品的检测与光学常数的计算 | 第55-57页 |
·富 Ge 层的制备机理 | 第57页 |
·Ge/ GeO_2性能检测及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应用光子带隙光纤的原理制备新型结构的光纤 | 第60-62页 |
·创新型光纤的制备 | 第62-70页 |
·光纤拉制工艺设计与流程 | 第62-66页 |
·光纤传输能量和传输损耗的检测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中红外光纤光学特性的研究 | 第71-93页 |
·中红外空芯光纤输出 CO_2激光的能量分布特性 | 第71-78页 |
·测量能量分布采用的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光斑照射时间与模式的变化 | 第73-74页 |
·在直线和弯曲状态下空芯传能光纤的模式特性 | 第74-77页 |
·激光功率的稳定性 | 第77-78页 |
·聚焦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 第78-92页 |
·激光光纤聚焦光路的设计实验 | 第78-9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1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新型红外光纤的应用研究 | 第93-104页 |
·体表检测的红外光纤光谱仪装置 | 第93-100页 |
·研究背景 | 第93-94页 |
·红外光谱仪实验装置与光纤探头的设计方案 | 第94-97页 |
·中红外空芯光纤传输特征谱的分析 | 第97-100页 |
·应用情况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作者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