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现状简述 | 第9-11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一、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二、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中的后殖民图景 | 第17-40页 |
第一节 叙事中的历史话语与现实想象 | 第17-22页 |
一、 追思历史:淡化被殖民事实 | 第18-21页 |
二、 现实想象:日本作为寻梦空间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策略 | 第22-28页 |
一、 父权由失落到消失:无父状态下的身份迷失 | 第23-26页 |
二、 情感依附:他者成为精神支柱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日本文化符号的大量呈现 | 第28-35页 |
一、 道具作为符号:“日本”成为推崇对象 | 第28-29页 |
二、 语言作为渠道:殖民时代的遗毒 | 第29-30页 |
三、 以音乐作为旁白:情感指涉与文化认同 | 第30-34页 |
四、 隐形文化符号的影响:日本青春电影与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对比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后殖民图景的背后,历史与当下的纠葛 | 第35-40页 |
一、 日据时代的遗留问题 | 第36-37页 |
二、 “光复”后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推波助澜 | 第37-38页 |
三、 当下和日本暖昧不清的关系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中的本土意识构建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本土空间的强化突显 | 第40-43页 |
一、 自然空间与乡土样貌 | 第40-41页 |
二、 都市描绘与正在崛起的地方空间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本土文化的强势展现 | 第43-47页 |
一、 大量本土方言增强认同感 | 第44-45页 |
二、 本土信仰、文化的荧幕再现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为何构建本土意识 | 第47-50页 |
一、 台湾政府对于展现本土风貌文化的支持 | 第47页 |
二、 台湾意识被异化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三、 以本土意识对抗外来意识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