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分析及分区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境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21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2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22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2-23页 |
·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 | 第23页 |
·“空心村”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5-26页 |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25-26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6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6页 |
·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农村居民点数量庞大,空间布局散乱 | 第26-27页 |
·农村居民点内部布局混乱,空心化严重 | 第27-28页 |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 | 第28页 |
·建筑结构繁杂,生产生活环境差 | 第28-29页 |
·采矿用地面积较大,治理难度大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分析 | 第31-53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选择 | 第31-32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理论潜力测算及分析 | 第32-39页 |
·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确定 | 第32-33页 |
·农村人口的确定 | 第33-37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及其空间分布 | 第37-39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测算及分析 | 第39-48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44页 |
·现实潜力转化率的计算 | 第44-45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及其空间分布 | 第45-48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级 | 第48-53页 |
第五章 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分区评价研究 | 第53-61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分区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3-54页 |
·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 | 第54-55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分区及其评价 | 第55-61页 |
第六章 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明确土地权属,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 | 第61-62页 |
·实施“挂钩”政策,建立指标周转制度 | 第62页 |
·多元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 | 第62-63页 |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农民权益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