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康复医学论文--医学康复(康复疗法)论文

肢障儿童康复项目计划书--以武汉市为服务基地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一、项目背景第12-24页
 (一) 关于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界定第12-16页
  1、肢障儿童康复社会工作项目研究出发点第12-13页
  2、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第13-14页
  3、项目服务人群界定第14-16页
 (二) 关于肢障儿童康复社会工作的意义第16-17页
  1、有利于肢障儿童增能第16页
  2、有利于肢障儿童家庭稳定第16页
  3、有利于构建完整的康复体系第16-17页
  4、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第17页
  5、有利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第17页
 (三) 肢障儿童的身心特点第17-18页
  1、作为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第17-18页
  2、作为肢障者的身心发展特点第18页
 (四) 国外关于残疾儿童康复与保障的经验借鉴第18-22页
  1、英国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现状第18-20页
  2、美国残疾儿童保障与康复经验第20页
  3、德国残疾儿童康复与保障经验第20-21页
  4、日本残疾儿童教育康复及社会保障的经验第21-22页
 (五) 我国在残疾儿童康复与保障方面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二、相关理论支撑第24-29页
 (一) 优势视角理论第24-26页
  1、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假设第24页
  2、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内容第24-25页
  3、对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第25-26页
 (二)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26-29页
  1、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目标第26-27页
  2、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第27页
  3、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第27-29页
三、需求分析第29-31页
 (一) 生存与康复的需要第29页
 (二) 爱的需要第29页
 (三) 学习需要第29-30页
 (四) 社会化需要(成长需要)第30-31页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第31-33页
 (一) 宏观方面的法律法规支持第31页
 (二) 中观方面的社会环境支持第31-32页
 (三) 微观方面的可利用资源第32-33页
五、肢障儿童康复社会工作具体服务方案第33-44页
 (一) 医院内的肢障儿童心理康复第33-37页
  1、个案管理——危机介入第33-35页
  2、个案管理——哀伤辅导第35-36页
  3、个案服务的基本程序第36-37页
 (二) 医院内对肢障儿童父母的服务第37-38页
  1、心理疏导第37页
  2、相处指导第37页
  3、康复护理指导第37-38页
 (三) 未及时获得危机干预家庭的情感补救第38页
 (四) 出院后的肢障儿童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第38-42页
  1、小组活动——交互模式第38-39页
  2、获取爱与温暖——亲子互动小组第39-40页
  3、社会生存技能训练第40-42页
 (五) 学校内的班级融入第42页
 (六) 社区内的康复动员第42-44页
六、服务的组织与实施第44-47页
七、项目评估第47-49页
 (一) 收集意见第47页
 (二) 基线数据的建立第47页
 (三) 过程评估第47页
 (四) 结案评估第47-48页
 (五) 追踪评估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一:情感补救访谈提纲第51-52页
附录二:肢障儿童心理干预小组计划书第52-56页
附录三:亲子互动小组计划书第56-61页
附录四:“互帮互助·友爱成长”班级活动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醛暴露对离体细胞活性及其内源性甲醛含量变化的影响
下一篇:武汉地区大学生人群过敏症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