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导航论文--导航设备、导航台论文--接收设备论文

弱信号环境下的GNSS信号捕获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第1-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5页
     ·导航系统发展现状第13-16页
     ·弱信号捕获的研究现状第16-2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弱信号信道特性与捕获理论分析第26-58页
   ·GNSS 弱信号的信道特性第26-29页
     ·信号功率衰减第26-27页
     ·阴影效应第27页
     ·多径效应第27-28页
     ·多普勒效应第28-29页
     ·电离层闪烁第29页
   ·信道建模第29-34页
     ·L 波段卫星信道建模统计模型第29-30页
     ·信道建模方法第30-32页
     ·多天线多径信道建模方法第32-34页
   ·信道特性仿真分析第34-38页
     ·信道幅度特性第34页
     ·空间相关特性第34-36页
     ·时间相关特性第36-38页
   ·GPS 导航信号第38-40页
     ·GPS 信号构成第38-39页
     ·传输载波第39页
     ·测距码第39-40页
     ·导航电文(D 码)第40页
   ·高灵敏度 GNSS 接收技术研究平台第40-43页
     ·天线与射频前端简介第41页
     ·基带信号处理第41-42页
     ·弱信号捕获算法的评估测试平台第42-43页
   ·捕获性能的评价方法第43-45页
     ·捕获时间第43-44页
     ·检测性能第44-45页
   ·捕获信号模型与性能分析第45-56页
     ·GPS 基带接收信号模型第45-46页
     ·部分匹配滤波(PMF)信号模型第46页
     ·经典捕获算法性能分析第46-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码和多普勒频率联合捕获算法第58-80页
   ·频率估计算法概述第58-62页
     ·基于时域最大似然(ML)准则的频偏估计算法第59-60页
     ·频域频偏估计算法第60-61页
     ·其他对比特跳变较鲁棒的算法第61-62页
   ·基于 ML 频偏估计的码与多普勒联合估计第62-68页
     ·MLAA 算法的估计性能分析第63-64页
     ·基于 PMF-FFT 结构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性能改善第64-67页
     ·码和频率联合捕获算法描述第67页
     ·总结第67-68页
   ·基于 FFT 谱线幅度差频率估计的码与多普勒联合估计第68-72页
     ·基于 Tayor 展开的线形频偏估计模型第68-70页
     ·码和频率联合捕获算法描述第70-71页
     ·总结第71-72页
   ·码和多普勒联合捕获性能分析第72-78页
     ·码和多普勒联合捕获理论性能分析第72-73页
     ·码和多普勒联合捕获仿真分析第73-78页
   ·总结第78-80页
第四章 结合 DCT 变换域滤波的码捕获方法第80-96页
   ·离散余弦变换(DCT)介绍第80-82页
   ·DCT 变换域滤波码捕获算法第82-87页
     ·基于 PMF 的 DCT 变换域滤波码捕获算法描述第83-84页
     ·基于子相关器时域慢变特性的 DCT 变换域滤波第84页
     ·变换域滤波门限确定第84-86页
     ·码捕获门限确定第86-87页
   ·性能分析第87-89页
     ·理论检测性能分析第87-88页
     ·复杂度分析第88-89页
   ·仿真分析第89-94页
     ·仿真条件第89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89-94页
   ·结论第94-96页
第五章 基于预存的相关器直接干扰消除码捕获方法第96-110页
   ·GPS 的弱信号捕获模型第96-97页
     ·GPS 基带信号模型第96-97页
     ·GPS 信号匹配模型第97页
   ·GPS 互干扰特点第97-102页
     ·单周期互干扰特点第98-101页
     ·多周期互干扰与噪声的相对关系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页
   ·干扰消除算法第102-106页
     ·基于预存互相关矢量的干扰消除算法描述第102-103页
     ·互干扰相关矩阵的预存与修正第103-105页
     ·干扰消除阈值计算第105页
     ·复杂度分析第105-106页
   ·仿真分析第106-109页
     ·仿真条件第106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106-109页
   ·结论第109-110页
第六章 多天线下的弱信号捕获第110-134页
   ·平坦衰落信道下的低复杂度多天线频偏估计算法第110-119页
     ·频偏估计信号模型第110-111页
     ·利用 FFT 幅度差的迭代频率估计方法第111-114页
     ·性能分析第114-115页
     ·仿真与分析第115-119页
   ·多天线下的码和频率联合捕获算法第119-124页
     ·多天线下的 PMF 输出信号模型第119页
     ·码和频率联合捕获算法描述第119-120页
     ·检测门限计算第120-121页
     ·检测概率第121-122页
     ·仿真分析第122-124页
   ·多天线下的 DCT 变换域滤波码捕获第124-129页
     ·多天线下的 DCT 变换域滤波码捕获算法描述第124-125页
     ·检测门限计算第125页
     ·检测概率第125-126页
     ·仿真分析第126-129页
   ·弱信号捕获策略及捕获参数建议第129-132页
     ·弱信号的信号参数第129-130页
     ·捕获策略与捕获参数设计考虑第130-131页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捕获参数矢量量化方法考虑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4页
第七章 总结第134-136页
附录 A:离散余弦变换第136-138页
附录 B:信噪比门限概率计算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55-156页
缩略语第156-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蓝牙数据传输性能增强及芯片化实现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统计模型的SAR图像降斑和分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