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四、研究目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创业概述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一、大学生村官概念界定 | 第19页 |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提出背景 | 第19-20页 |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创业概念及特点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义 | 第22-25页 |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锻炼自身能力 | 第22-23页 |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能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带领农民致富 | 第23页 |
三、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培养和锻炼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咸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描述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咸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本信息 | 第27-30页 |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咸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主观选择因素 | 第30-33页 |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 | 第30-31页 |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机会 | 第31-32页 |
三、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咸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客观环境因素 | 第33页 |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环境 | 第33页 |
二、大学生村官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 | 第33-37页 |
三、大学生村官对于金融机构的了解 | 第34-35页 |
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咸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7-63页 |
第一节 相关线性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创业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8-60页 |
一、创业机会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8-42页 |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42-48页 |
三、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48-53页 |
四、大学生村官创业内生因素相关性 | 第53-57页 |
五、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57-60页 |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创业影响因素相关性修正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 第63-77页 |
第一节 咸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现存问题 | 第63-71页 |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个人属性与集体属性 | 第64-66页 |
二、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行政性与创业的自主性 | 第66-68页 |
三、村官去留与创业产权 | 第68-71页 |
第二节 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长效机制 | 第71-77页 |
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大学生村官创业历史使命 | 第71-72页 |
二、拓宽大学生村官创业内涵,“守”业也是“创”业 | 第72-73页 |
三、明确大学生村官创业性质,保障大学生村官创业产权 | 第73页 |
四、依托创业需求,适时调整创业资源分配 | 第73-75页 |
五、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制度 | 第75页 |
六、依托高校构筑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 | 第75-76页 |
七、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