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GmCBL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及其英汉对照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3页
 1 大豆含硫氨基酸研究概况第11-18页
   ·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分及改良目标第11-13页
   ·大豆Met改良研究进展第13-18页
     ·基因工程途径第13-17页
     ·非基因工程途径第17-18页
 2 大Dof基因的概况第18-19页
 3 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第19-27页
   ·大豆遗传转化中常用的转基因方法第19-22页
     ·农杆菌介导法(Agrobacterium-mediated)第19-21页
     ·基因枪法(Particle Gun Transformation)第21-22页
     ·花粉管通道法(Pollen-tube pathway)第22页
   ·选择标记基因第22-27页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第23页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第23-24页
     ·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ar,pat)第24页
     ·5-烯醇丙酮酰草莽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第24-25页
     ·糖类代谢相关酶基因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第25页
     ·化合物解毒酶基因第25-26页
     ·激素代谢酶基因第26页
     ·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第26页
     ·α-微管蛋白基因(TUAm)第26-27页
     ·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基因(hemL)第27页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33页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GmCBL基因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第33-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8页
   ·供试植物材料与菌株第33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33-34页
   ·方法与步骤第34-38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5页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第35-37页
     ·萌发培养基的选择实验第37页
     ·确定各种大豆品种草丁膦的最适筛选浓度的实验第37页
     ·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第37页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第38-39页
   ·不同萌发培养基对大豆萌发的影响第39-40页
   ·草丁膦浓度对芽诱导和芽伸长的影响第40页
   ·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第40-41页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5页
   ·大豆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第42-44页
     ·关于受体基因型第42页
     ·关于转化体系第42-43页
     ·关于抗性筛选第43-44页
   ·抗性植株的检测第44-45页
第三章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第45-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植物材料与菌株第45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45页
   ·方法与步骤第45-46页
     ·制备导入液第45页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第45-46页
     ·转化苗的田间筛选第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预实验结果第46页
   ·潮霉素抗性植株的筛选第46页
   ·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筛选第46-50页
   ·Basta抗性植株的筛选第50页
 3 讨论第50-53页
   ·影响花粉管通道法的因素第50页
   ·花粉管通道法的后代的筛选策略第50-53页
全文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录第63-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化氢通过调控谷胱甘肽和血红素加氧酶延缓小麦糊粉层PCD
下一篇:氮肥对江淮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产量品质和氮利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