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2页 |
·现代医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认识 | 第11-16页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定义、流行现状及特点 | 第11页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血压变异性的评估及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 | 第12-13页 |
·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 | 第13-15页 |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量 | 第15-16页 |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16-21页 |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 | 第16-18页 |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 | 第18-19页 |
·从脏腑、病理角度辨证论治 | 第19-21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终止试验标准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研究步骤 | 第23-25页 |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观察指标 | 第23-25页 |
·资料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6-36页 |
·一般资料 | 第26-27页 |
·性别及病例来源比较 | 第26页 |
·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 | 第26-27页 |
·病情资料 | 第27-30页 |
·病程分布及平均病程比较 | 第27-28页 |
·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比较 | 第28页 |
·合并疾病比较 | 第28-29页 |
·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 | 第29页 |
·治疗前中医症状分布比较 | 第29页 |
·治疗前中医主次症总积分比较 | 第29-30页 |
·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 | 第30页 |
·治疗后降压疗效比较 | 第30-31页 |
·治疗前后收缩压长时间变异性的比较 | 第31-32页 |
·治疗前后脉压变化的比较 | 第32页 |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短时间变异性的比较 | 第32-33页 |
·治疗前后中医主次症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治疗后中医主次症总积分比较 | 第34页 |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第34-35页 |
·安全性监测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4页 |
·气虚痰浊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 第36-37页 |
·邓氏赭决七味汤之方解及药理研究 | 第37-38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一般资料特征 | 第38页 |
·压变异性分析 | 第38-41页 |
·改善中医主次症分析 | 第41-42页 |
·改善生活质量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