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我国慈善新闻报道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Contents第9-12页
一、 引言第12-15页
 (一)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文献综述第13-14页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二、 慈善新闻报道的定义研究第15-17页
 (一) 国内慈善新闻定义研究概述第15-16页
 (二) 国外慈善新闻定义研究概述第16页
 (三) 本文采用的慈善新闻定义及特点第16-17页
三、 慈善新闻报道面临的历史性机遇第17-21页
 (一) 经济机遇第17页
  1.我国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第17页
  2.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经济状况比较第17页
 (二) 政治机遇第17-18页
  1.我国慈善事业的政治机遇第18页
  2.慈善新闻事业发展的政治机遇第18页
 (三) 社会文化机遇第18-21页
四、 慈善新闻报道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第21-28页
 (一) 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第21-23页
  1.我国慈善氛围的缺失现状及影响第21页
  2.慈善氛围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1-22页
  3.解决慈善氛围缺失的对策及其意义第22-23页
 (二) 助企业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第23-24页
  1.我国慈善事业的“官民二重性”现状第23页
  2.媒体报道中的“企业形象”第23页
  3.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积极作用第23-24页
 (三) 提高慈善机构透明度,监督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第24-26页
  1.公众捐款方式的调查研究第24页
  2.慈善组织面临的信任危机第24-25页
  3.慈善公共空间狭窄第25页
  4.慈善新闻报道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作用第25-26页
 (四) 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第26页
 (五) 帮助被救助者树立正确的观念第26-28页
  1.新旧道德体系的衔接空缺第26-27页
  2.如何帮助被救助者树立正确的观念第27-28页
五、 慈善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第28-33页
 (一) 过分追求新闻特性,采访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第28-29页
  1.过分追求新闻特性造成的“二次伤害”第28页
  2.采访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第28-29页
 (二) 题材选择中存在严重的偏颇性选择第29-30页
 (三) 媒体点名向公众人物募捐第30-31页
  1.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定位第30页
  2.社会公器的过“度”利用第30-31页
 (四) “捐款秀”止于捐款数字,后续报道不完善第31页
  1. “捐款秀”不能代表全部情况第31页
  2.后续报道不够完善第31页
 (五) 新闻报道的侵权现象第31-32页
 (六) 部分媒体职责不明确,超越法律和道德底线第32-33页
六、慈善新闻报道的思维创新第33-42页
 (一) 明确新闻媒体职责,做好慈善事业传播引领者第33-35页
  1.媒体要注重慈善意识层次的提高第33-34页
  2.运用典型进行引导第34页
  3.媒体应该起到引导和传播慈善文化的作用第34-35页
 (二) 以人文理念来打造慈善之魂第35-36页
  1.首先要以人的生存环境进行关注第35页
  2.关注平凡人的慈善义举第35-36页
  3.义务宣讲法律法规第36页
 (三) 找准慈善新闻落脚点,加强后续报道第36-37页
  1.慈善新闻报道要找准落脚点第36页
  2.增强媒体报道的连续性第36-37页
 (四) 在媒体报道中创建慈善品牌提升社会影响第37-38页
  1. “媒体慈善”的初步探析第37页
  2.合理的整合资源打造媒体慈善的影响力第37-38页
 (五) 巧借外脑,打造慈善新闻报道新模式第38-40页
  1.整合多元化学界业界思想第38-39页
  2.合理利用其它思想提高新闻人报道水平第39页
  3.慈善新闻报道的深度嬗变第39-40页
 (六) 探索多元化的报道形式第40-42页
  1.广播媒体的多元化报道形式第40页
  2.电视媒体的多元化报道形式第40页
  3.报纸的多元化报道形式第40-41页
  4.新媒体的多元化报道形式第41-42页
七、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民生新闻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纸媒体生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