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唐朝之前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 | 第12-16页 |
·先秦时期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萌芽 | 第12-13页 |
·春秋战国时期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产生 | 第13页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 | 第13-14页 |
·汉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发展 | 第14-15页 |
·魏晋南北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发展 | 第15-16页 |
2.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研究 | 第16-24页 |
·《唐律》关于官吏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 | 第16-19页 |
·贪污 | 第16-17页 |
·监临主守挪用官物 | 第17页 |
·受贿 | 第17页 |
·行贿 | 第17-18页 |
·侵犯百姓财产 | 第18页 |
·监临官利用职权经商牟利 | 第18页 |
·损毁官物 | 第18-19页 |
·《唐律》关于官吏贪污贿赂犯罪的处罚原则 | 第19-21页 |
·罚当其罪:区分过失与故意、公罪与私罪 | 第19-20页 |
·区分监临主守与非监临主守 | 第20-21页 |
·区分枉法和不枉法 | 第21页 |
·《唐律》关于官吏贪污贿赂犯罪的相关制度 | 第21-22页 |
·唐朝官吏贪腐犯罪的连坐制度 | 第21-22页 |
·唐朝官吏贪腐犯罪的惩罚政策 | 第22页 |
·《唐律》关于官吏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22-24页 |
·官吏贪腐犯罪范围的广泛性 | 第22页 |
·官吏贪腐犯罪处罚的严厉性 | 第22-24页 |
3.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监控体系 | 第24-29页 |
·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唐朝的防腐倡廉 | 第24-26页 |
·唐朝御史台对官吏贪腐犯罪的监管 | 第24-25页 |
·唐朝行政机关的内部对官吏贪腐犯罪的监管 | 第25页 |
·唐朝对地方官吏贪腐犯罪的监管 | 第25-26页 |
·考课制度的实施和唐朝的防腐倡廉 | 第26-27页 |
·清白科的设立和唐朝的防腐倡廉 | 第27-29页 |
4.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司法程序 | 第29-33页 |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弹劾和推鞫 | 第29-30页 |
·弹劾和告发 | 第29页 |
·推鞫 | 第29页 |
·留禁推鞫 | 第29-30页 |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审判程序 | 第30-31页 |
·对官吏贪污贿赂犯罪的审判程序 | 第30页 |
·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对大理寺审判权的监督 | 第30-31页 |
·上诉程序 | 第31页 |
·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干预 | 第31-33页 |
5.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方面的启示 | 第33-43页 |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方面的经验教训 | 第33-34页 |
·历史启示 | 第34-43页 |
·思想导向 | 第35-36页 |
·执法导向 | 第36-37页 |
·制度导向 | 第37-40页 |
·权力导向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