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发展现状 | 第9-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管柱运移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 | 第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修井作业管柱运移装置的设计 | 第17-33页 |
·管柱运移装置方案的设计 | 第17-19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设计要求 | 第17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工作流程 | 第18-19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 第19-26页 |
·底座 | 第19-21页 |
·上下管机构 | 第21-22页 |
·滑道 | 第22-23页 |
·造斜机构 | 第23-25页 |
·动力伸出臂 | 第25-26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液压系统设计 | 第26-28页 |
·液压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 | 第26-27页 |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 第27-28页 |
·管柱运移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28-32页 |
·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实现 | 第28-31页 |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管柱运移装置中典型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 | 第33-52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33-36页 |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 | 第33-34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34-36页 |
·造斜机构起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 | 第36-41页 |
·造斜机构起升的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 第36-38页 |
·造斜机构起升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38-41页 |
·上下管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 | 第41-50页 |
·上管机构起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 | 第41-45页 |
·下管机构起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 | 第45-50页 |
·动力伸出臂前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 ADAMS 的管柱运移装置的仿真分析 | 第52-72页 |
·基于 ADAMS 的虚拟样机技术 | 第52-54页 |
·ADAMS 仿真软件简介 | 第52页 |
·三维实体仿真模型向 ADAMS 传递的方法 | 第52-54页 |
·虚拟样机的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造斜机构起升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54-55页 |
·动力伸出臂前伸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造斜机构的机液联合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虚拟样机机液联合仿真的建模方法 | 第57页 |
·造斜机构运动过程的机液联合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上下管过程中的接触碰撞仿真分析 | 第60-71页 |
·接触碰撞模型及接触碰撞动力学问题 | 第60-62页 |
·上管过程中油管的接触碰撞仿真分析 | 第62-67页 |
·下管过程中油管的接触碰撞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修井作业管柱运移装置样机与试验研究 | 第72-78页 |
·修井作业管柱运移装置的样机研制 | 第72-74页 |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74页 |
·实验方案与步骤 | 第74-75页 |
·现场试验总结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详细摘要 | 第84-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