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输导体系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向斜成藏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古龙南基本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历史 | 第17-30页 |
·基本构造格局 | 第17-22页 |
·构造单元平面划分 | 第17-18页 |
·构造剖面特征 | 第18-22页 |
·构造演化历史 | 第22-26页 |
·断裂演化过程及断裂系统划分 | 第26-30页 |
·断层活动期次厘定 | 第26-27页 |
·断层形成演化历史 | 第27-28页 |
·断层系统划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油气水分布规律 | 第30-50页 |
·油气水平面分布规律 | 第30-33页 |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 第33-39页 |
·油气藏压力分布及与油藏类型关系 | 第39-42页 |
·向斜中心及其周边构造高部位葡萄花油层超压形成原因 | 第42-48页 |
·油水界面分布规律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油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 | 第50-77页 |
·砂体连通性及对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0-60页 |
·葡萄花油层输导层划分 | 第50-51页 |
·砂体几何连通性、流体连通性与砂地比定量关系解剖 | 第51-59页 |
·砂体与构造配置关系及对油气水分布的控制 | 第59-60页 |
·砂体致密化过程、物性结构及对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0-72页 |
·不同区带储层物性特征、孔吼结构及分界 | 第60-64页 |
·砂体致密化过程定量表征 | 第64-72页 |
·断裂-砂体配置关系及对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72-77页 |
·油气源断裂和遮挡断裂分布规律 | 第72-73页 |
·断裂变形机制、内部结构及控藏作用 | 第73-75页 |
·断-砂配置关系及与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向斜分带成藏特征、成藏机制及模式 | 第77-85页 |
·向斜分带成藏特征及界限标定 | 第77-79页 |
·向斜成藏机理及过程 | 第79-82页 |
·深盆油气藏成藏机理 | 第79-80页 |
·向斜成藏过程恢复 | 第80-82页 |
·向斜分带成藏模式 | 第82-85页 |
·向斜中心区油气滞留成藏模式 | 第82-83页 |
·英台鼻状构造区砂体过路输导成藏模式 | 第83页 |
·新肇鼻状构造区断层遮挡成藏模式 | 第83-84页 |
·新站继承性鼻状构造隆起聚油成藏模式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详细摘要 | 第9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