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中国绿化规划论文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4页
1 绪论第14-42页
   ·研究缘起第14-15页
     ·从“美丽中国”到“美丽村镇”第14页
     ·建设“美丽中国”,风景园林人应该做什么?第14页
     ·努力拓展研究视角,积极支持国家课题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5-21页
     ·快速的城镇化让中国村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第15-16页
     ·“城乡二元制”影响下的村镇人居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第16-18页
     ·村镇绿地建设是保障村镇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第18-21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第21-35页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第21-25页
     ·国外相关实践第25-30页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第30-33页
     ·国内相关实践第33-3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研究目的第35-36页
     ·研究意义第36-37页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37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7-42页
2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相关内容解析第42-86页
   ·村镇与村镇体系第42-52页
     ·作为中国基本居民点和行政管理单元的城、镇和村第42-43页
     ·“村镇体系”概念及地理空国所涵盖的内容第43-45页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镇与城市的关系第45-47页
     ·村镇与小城镇的关系第47-48页
     ·村镇的分类第48-52页
   ·村镇绿地的内容第52-63页
     ·绿地第52页
     ·村镇绿地第52-54页
     ·我国村镇绿地资源要素第54-55页
     ·影响村镇绿地发展的因素第55-59页
     ·村镇绿地的功能作用第59-60页
     ·村镇绿地与城市绿地的区别第60-63页
   ·村镇绿地系统第63-68页
     ·绿地系统第63页
     ·村镇绿地系统的概念第63-64页
     ·村镇绿地系统的特征第64-65页
     ·村镇绿地系统的定位第65-68页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第68-84页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和职能第68-69页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第69-71页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层次第71-73页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与我国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第73-84页
   ·小结第84-86页
3 现阶段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规划方法的反思第86-126页
   ·建国以来村镇绿地建设的发展历程第86-94页
     ·起步准备期(1949-1957年)第86页
     ·混乱停滞期(1958-1978年)第86-87页
     ·恢复发展期(1979-1986年)第87-88页
     ·问题凸显期(1987-1997年)第88-89页
     ·战略调整期(1998-2007年)第89页
     ·跨越上升期(2008年至今)第89-94页
   ·现阶段我国村镇绿地建设发展趋势分析第94-100页
     ·村镇绿地建设数量不断攀升第94-95页
     ·村镇绿地景观园林化发展趋势第95-96页
     ·城乡绿地一体化建设趋势第96-97页
     ·村镇大环境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第97-99页
     ·结合绿色旅游、绿色生产等经济经营模式的转变第99-100页
   ·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典型性特征第100-108页
     ·本研究中平原村镇的概念界定第100-102页
     ·我国平原村镇的基本特征第102页
     ·华北平原地区“林网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第102-103页
     ·东北平原地区“林城交融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第103-104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林水交融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第104-106页
     ·成都平原地区“林盘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第106-108页
   ·目前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第108-115页
   ·目前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分析第115-116页
     ·绿地布局结构第115-116页
     ·绿地功能内容第116页
     ·绿地建设质量第116页
   ·目前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问题的根源症结分析第116-120页
     ·观念层面——村镇仅仅是居民生产生活之地第116-117页
     ·法规层面——村镇绿地系统相关法规的欠缺和混乱第117页
     ·技术层面——盲目沿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与村镇实际条件相适应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第117-118页
     ·体制层面——缺少沟通平台,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指导性第118-120页
   ·我国现行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的滞后性分析第120-125页
     ·目前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所沿用的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解析第120-122页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沿用我国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的弊端与实施困境第122-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4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实践研究第126-164页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概态第126-127页
     ·“绿色基础设施”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第126-127页
     ·本研究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定义第127页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发展历程第127-131页
     ·萌芽期(1850-1900年代)第127-128页
     ·探索革新期(1900-1920年代)第128页
     ·环境设计期(1930-1950年代)第128页
     ·生态十年期(1960年代)第128-129页
     ·关键理念提升期(1970-1980年代)第129页
     ·强调“连接”期(1990年代至今)第129-131页
   ·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空间网络支撑体系第131-135页
     ·作为绿色功能策源地的中心控制区(Hubs)第132页
     ·承担系统整合纽带的连接通道(Links)第132页
     ·保障不同层级绿色空间的场地(Sites)第132-135页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第135-137页
     ·尺度的协调性第135页
     ·内容的多样性第135页
     ·形态的网络连接性第135页
     ·功能的复合性第135-136页
     ·服务的共享性第136-137页
     ·效益的综合性第137页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一般步骤第137-141页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核心内涵第141-143页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主动性规划第141页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弹性的土地适应策略第141-142页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不只是在“绿色”上做文章第142页
     ·绿色基础设施连通性的内涵远大于简单的空间结构连接第142-143页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建立在许多原则理论的基础之上第143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欧美国家村镇绿地系统规划实践研究第143-162页
     ·美国纽约州维克多(Victor)村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研究第144-153页
     ·英国贝德福德郡克洛普希尔镇(Clophill)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研究第153-160页
     ·案例研究启示第160-162页
   ·小结第162-164页
5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探索第164-180页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性分析第164-168页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积极意义第168-172页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第172-176页
     ·重新理解村镇绿地第172-174页
     ·以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重建自然系统与村镇发展的共轭关系第174-176页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体系框架第176-177页
   ·小结第177-180页
6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体系研究第180-268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村镇绿地分类第180-198页
     ·绿色綦础设施理论下村镇绿地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思想第180-183页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与村镇绿地功能纵横联合”为导向的分类思路第183-186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村镇绿地分类体系第186-188页
     ·分类体系的说明第188-194页
     ·与我国相关标准中用地分类体系的对接第194-198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的村镇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第198-252页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下村镇绿地系统布局目标与基本原则第198-201页
     ·以“村镇基础设施转变绿色网络结构”为导向的布局思路第201-204页
     ·基于“村镇绿地适宜性评价”的绿地布局方法第204-214页
     ·村镇绿地布局的适宜性主要内容解析第214-222页
     ·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的适用层面第222-223页
     ·镇(乡)域层面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的运用——陕西省泾河新镇镇域绿地系统布局体系研究第223-236页
     ·村镇居民点层面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的运用——黑龙江省漠河北极镇镇区绿色廊道规划研究第236-252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途径第252-262页
     ·我国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现状分析第252-256页
     ·建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的意义第256-257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途径第257-262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程序第262-266页
   ·小结第266-268页
7 总结与展望第268-274页
   ·研究主要结论第268-269页
   ·研究创新点第269-270页
   ·研究局限第270-271页
   ·远景展望第271-274页
     ·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第271-272页
     ·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展望第272-274页
参考文献第274-280页
图表目录第280-286页
个人简介第286-288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88-290页
导师简介第290-292页
致谢第292页

论文共2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
下一篇: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