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 生平医事研究 | 第8-9页 |
2 学术渊源研究 | 第9-10页 |
3 伤寒学术思想研究 | 第10页 |
4 临床建树研究 | 第10-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承淡安的生平简介与学术传承 | 第14-19页 |
1 生平与著作 | 第14-17页 |
·生平 | 第14页 |
·著作 | 第14-17页 |
·《中国针灸治疗学》 | 第15页 |
·《针灸薪传集》 | 第15-16页 |
·《中国针灸学讲义》 | 第16页 |
·《伤寒针方浅解》 | 第16页 |
·《经穴图解》 | 第16页 |
·《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 | 第16-17页 |
2 学术传承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承淡安对伤寒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 第19-38页 |
1 六经实质研究 | 第19-21页 |
·赞同八纲说 | 第19-20页 |
·诠释经络说 | 第20-21页 |
2 针药并用 | 第21-35页 |
·针药并用的渊源 | 第21-22页 |
·仲景的针灸学术思想 | 第22-27页 |
·《伤寒论》三阳经病证多用针,三阴经病证多用灸 | 第22-24页 |
·异病同治、治病求本 | 第24-26页 |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 第26-27页 |
·承氏对仲景针灸学术思想的继承与贡献 | 第27-34页 |
·对有证有方的伤寒条文补注针灸穴位 | 第27-29页 |
·对有证无方的伤寒条文补注针灸穴位 | 第29-30页 |
·对“或然症”补注针灸穴位 | 第30-32页 |
·补注腧穴规律探讨 | 第32-33页 |
·临床针药并用验案举隅 | 第33-34页 |
·针药并用的意义 | 第34-35页 |
3 补注舌脉 | 第35-36页 |
4 充实方药 | 第36-38页 |
第三部分:承淡安对近代医家的影响及其学术思想的时代性 | 第38-44页 |
1 承氏对近代医家的影响 | 第38-41页 |
·邱茂良开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范式 | 第38-39页 |
·江尔逊中西汇通、针药并用 | 第39页 |
·邵经明针药并用、穴简方精 | 第39-40页 |
·留章杰精研岐黄、针药并施 | 第40-41页 |
2 承氏以西释中思想的时代性与局限性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