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颈椎病文献 | 第8-21页 |
1 颈椎病的定义 | 第8页 |
2 中医对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8-17页 |
·古籍中对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记载 | 第8页 |
·颈椎病临床表现与中医病名 | 第8-9页 |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 第9-11页 |
·颈椎病的证候分型 | 第11-12页 |
·颈椎病与经筋的关系 | 第12-13页 |
·输主体重节痛理论 | 第13页 |
·颈椎病的治疗 | 第13-17页 |
3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 第17-21页 |
·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7页 |
·颈椎间盘的结构 | 第17-18页 |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 第18-19页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 | 第19-20页 |
·颈椎病与颈肌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压痛点 | 第21-25页 |
1 压痛点与阿是穴的定义 | 第21页 |
·压痛点的定义 | 第21页 |
·阿是穴的定义 | 第21页 |
2 阿是穴 | 第21-22页 |
·阿是穴的沿革 | 第21页 |
·阿是穴的治疗机制 | 第21-22页 |
3 压痛点与阿是穴的区别 | 第22页 |
4 压痛点 | 第22-25页 |
·压痛点机理 | 第22-23页 |
·查找压痛点 | 第23页 |
·临床意义 | 第23-25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临床课题研究 | 第26-41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1 病例的来源 | 第26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6-27页 |
3 病例的选择 | 第2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5 结果分析与处理 | 第28页 |
研究结果 | 第28-35页 |
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各个证型 | 第28-29页 |
2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压痛点数量对比 | 第29-30页 |
3 压痛点在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一般分布 | 第30-35页 |
讨论 | 第35-41页 |
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压痛点的总体分布 | 第35页 |
2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具体压痛点分析 | 第35-40页 |
3 结论 | 第40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