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HDPE/PA6原位微纤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8页
   ·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第11-13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第11-12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第12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第12-13页
   ·增强材料的类型第13-15页
     ·碳纤维增强材料第13-14页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第14页
     ·陶瓷纤维增强材料第14页
     ·芳纶纤维增强材料第14-15页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第15-17页
     ·TPLC/TP原位微纤第15-17页
     ·TP/TP原位微纤第17页
   ·TP/TP原位纤维复合物的制备原理第17-18页
   ·TP/TP原位微纤的影响因素第18-24页
     ·热塑性树脂的选择第18-22页
     ·加工条件对纤维化的影响第22-24页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第24-26页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6-2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7-28页
2 实验部分第28-33页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28页
   ·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HDPE-g-MA增容剂的制备第29页
   ·HDPE-g-MA接枝率的测定第29页
   ·制备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的工艺条件第29-30页
   ·微纤化共混物SEM测试第30页
   ·微纤化共混物熔融指数的测定第30页
   ·注塑制样第30-31页
   ·冲击强度测试第31-32页
     ·缺口冲击强度第32页
     ·无缺口冲击强度第32页
   ·微纤化共混物应力-应变性能测试第32-3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3-67页
   ·挤出机的改造第33-35页
     ·挤出机的新框架和驱动装置第33-34页
     ·模头的设计与安装第34-35页
   ·辅助设备的准备与改进第35-37页
     ·拉伸机压辊的调整第35-36页
     ·控温加热筒的调试第36-37页
   ·HDPE/PA6原位微纤共混物的制备探索第37-41页
     ·挤出机螺筒温度第37页
     ·HDPE/PA6配比的选择第37-38页
     ·挤出机口模的直径第38页
     ·螺杆转速第38-39页
     ·原位微纤的形成位置和机理第39-40页
     ·冷却水槽温度和冷却时间第40页
     ·热拉伸温度第40-41页
     ·热拉伸加热方式第41页
   ·制样方法对纤维微观形态的影响第41-44页
     ·刻蚀方法对SEM观察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刻蚀时间对SEM观察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HDPE/PA6原位微纤物的形态影响因素第44-48页
     ·螺杆转速对微纤分散的影响第44-45页
     ·热拉伸比对微纤的影响第45-47页
     ·HDPE/PA6组成比对微纤的影响第47-48页
   ·HDPE/PA6原位微纤物的熔体流动速率第48-50页
     ·微纤尺寸第48-49页
     ·微纤数量第49-50页
   ·HDPE/PA6原位微纤共混物应力-应变性能第50-52页
     ·HDPE/PA6组成比第50-51页
     ·拉伸比第51-52页
   ·HDPE/PA6原位微纤物的冲击性能第52-54页
     ·HDPE/PA6组成比第52-53页
     ·拉伸比第53-54页
   ·HDPE-g-MAH作为增容剂对原位微纤物的影响第54-67页
     ·对挤出-拉伸的影响第55页
     ·对微纤与基体的界面作用的影响第55-56页
     ·对纤维微观形态的影响第56-57页
     ·增容剂用量对MFR的影响第57-60页
     ·增容剂用量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第60-62页
     ·增容剂用量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第62-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液对草酸氧钛电流变液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下一篇: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切磨复合加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