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齿廓修形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8-9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渐开线齿轮的齿廓修形研究 | 第13-18页 |
·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特性 | 第13-14页 |
·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原理 | 第14-16页 |
·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方法 | 第16-18页 |
3 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静态接触分析 | 第18-44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齿轮副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20-33页 |
·内齿轮模型建立 | 第20-28页 |
·外齿轮模型建立 | 第28-32页 |
·齿轮副模型装配 | 第32-33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与求解 | 第33-37页 |
·定义接触对 | 第33-36页 |
·约束与加载 | 第36-37页 |
·接触分析过程的参数化 | 第37-40页 |
·齿轮副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4 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齿廓修形 | 第44-49页 |
·修形方法的确定 | 第44-47页 |
·修形量的确定 | 第44-46页 |
·修形高度的确定 | 第46页 |
·修形曲线的确定 | 第46-47页 |
·修形前后效果比较 | 第47-49页 |
5 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动态接触分析 | 第49-56页 |
·引言 | 第49页 |
·齿轮副的动态接触分析 | 第49-53页 |
·定义单元类型 | 第49-50页 |
·生成部件 | 第50-51页 |
·定义接触 | 第51-52页 |
·施加载荷 | 第52-53页 |
·动态接触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修形前后动态接触分析结果比较 | 第54-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研究内容总结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