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相位成像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 第15-23页 |
·定性相位成像技术 | 第15-16页 |
·定量相位成像技术 | 第16-23页 |
·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生物细胞定量相位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 | 第28-3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数字全息的定量相位成像及仿真技术的基础理论 | 第31-41页 |
·光波的干涉理论及仿真实现 | 第31-37页 |
·光波的复振幅表示 | 第31-35页 |
·波的干涉及相干条件 | 第35-36页 |
·光波干涉的仿真 | 第36-37页 |
·数字全息理论 | 第37-40页 |
·全息的数字记录 | 第37-38页 |
·数字的衍射再现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同轴四步相移的定量相位成像理论及仿真技术 | 第41-59页 |
·基于同轴四步相移数字全息干涉的定量相位成像理论 | 第41-47页 |
·同轴四步相移数字全息干涉理论 | 第42-43页 |
·衍射的角谱理论 | 第43-46页 |
·相位体的定量相位成像 | 第46-47页 |
·仿真模拟 | 第47-53页 |
·物光波的建立 | 第47-51页 |
·数字全息图的记录 | 第51页 |
·物光波重构 | 第51-53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单球相位体 | 第53-56页 |
·HeLa细胞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双介质定量相位测量理论及仿真技术 | 第59-71页 |
·双介质定量分析理论 | 第59-61页 |
·双介质定量相位测量仿真模拟 | 第61-70页 |
·仿真模拟流程 | 第61页 |
·均质细胞(红细胞)的双介质定量分析模拟 | 第61-66页 |
·非均质细胞(HeLa)的双介质定量分析模拟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非均质相位体的亚结构相位成像理论及仿真技术 | 第71-99页 |
·基于双介质定量测量的细胞亚结构成像理论 | 第71-74页 |
·亚结构细胞模型 | 第71-72页 |
·基于双介质定量测量的细胞亚结构成像理论 | 第72-74页 |
·细胞亚结构形状参数的确定方案及仿真模拟 | 第74-81页 |
·亚结构形状参数的确定方案 | 第74-75页 |
·仿真模拟的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75-76页 |
·模拟结果与比较分析 | 第76-81页 |
·细胞亚结构位置对相位成像的影响研究 | 第81-98页 |
·分步传播理论 | 第81-85页 |
·基于分步传播理论的相位体物波模拟 | 第85-90页 |
·双球模型的亚结构位置对相位成像影响的模拟研究 | 第90-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基于相位成像仿真技术的红细胞定量检测基础研究 | 第99-115页 |
·红细胞模型建立 | 第99-103页 |
·红细胞的特征 | 第99页 |
·红细胞的双凹圆盘模型建立 | 第99-101页 |
·不同位姿红细胞的模型 | 第101-103页 |
·正姿态红细胞的相位成像及形态参数检测 | 第103-105页 |
·相位成像 | 第103页 |
·形态参数检测 | 第103-105页 |
·不同位姿对红细胞形态参数检测的影响 | 第105-114页 |
·不同位姿红细胞的相位成像 | 第105-107页 |
·不同位姿对厚度的影响 | 第107-110页 |
·不同位姿对其他形态参数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参与科研项目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