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50页 |
·稀土元素 | 第14-17页 |
·稀土氧化物 | 第17-20页 |
·氧化铈 | 第18-19页 |
·氧化镧及其它稀土氧化物 | 第19-20页 |
·稀土氧化物的应用 | 第20-23页 |
·催化材料 | 第20-21页 |
·陶瓷材料 | 第21页 |
·发光材料 | 第21-22页 |
·离子导体 | 第22-23页 |
·其它功能材料 | 第23页 |
·稀土氧化物纳米、微米材料的制备研究 | 第23-33页 |
·稀土氧化物多孔材料 | 第23-25页 |
·稀土氧化物微球材料 | 第25-28页 |
·稀土氧化物—维纳米材料 | 第28-30页 |
·稀土氧化物纳米晶材料 | 第30-32页 |
·其它稀土氧化物材料 | 第32-33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 | 第33-39页 |
·配位聚合物 | 第33-34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 | 第34-35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他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纳结构材料 | 第35-38页 |
·无定形配位聚合物材料 | 第35-36页 |
·晶体配位聚合物纳米结构材料 | 第36-38页 |
·配位聚合物微纳结构材料的应用 | 第38-3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0-52页 |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仪器表征方法 | 第51-52页 |
第3章 L-天冬酰胺为配体合成稀土配位聚合物大孔、微球、空心球材料及其相应的稀土氧化物材料 | 第52-97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大孔材料及其相应稀土氧化物材料的制备表征 | 第55-77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大孔材料的形貌 | 第55-57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大孔材料的结构成分分析及生成机理研究 | 第57-67页 |
·稀土氧化物大孔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 第67-72页 |
·掺杂型稀士配位聚合物及其相应氧化物大孔材料 | 第72-75页 |
·稀土阳离子与天冬酰胺反应的特异性 | 第75-76页 |
·稀土阳离子与天冬酰胺的浓度比例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76-77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微球,空心球及其相应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77-92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及其生成机理研究 | 第77-79页 |
·稀土氧化物微球的形貌和性质 | 第79-82页 |
·反应物浓度,比例,pH值对配位聚合物微球及氧化物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82-83页 |
·掺杂型稀土配位聚合物,稀土氧化物微球 | 第83-89页 |
·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相应氧化物空心微球 | 第89-92页 |
·实心球和空心微球生成差异之机理 | 第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第4章 氨基酸,草酸根阴离子调制的前驱体法合成多孔结构稀土氧化物材料 | 第97-126页 |
·实验部分 | 第98页 |
·在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调控下所制得的稀土前驱体化合物 | 第98-105页 |
·ESI-MS对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与稀土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的检测 | 第105-109页 |
·通过调节草酸根浓度和反应体系pH值的方式调控天冬酰胺控制合成的稀土基化合物的形貌 | 第109-113页 |
·由稀土基化合物前驱体焙烧所获得的各种多孔稀土氧化物材料 | 第113-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第5章 以EDTA为配体合成结晶稀土配位聚合物纤维、微片材料及其相应稀土氧化物材料 | 第126-150页 |
·实验部分 | 第1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7-148页 |
·稀土EDTA结晶配位聚合物纤维、微片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7-141页 |
·掺杂型稀土EDTA结晶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141-144页 |
·以稀土EDTA配位聚合物材料为前驱体制备相应的稀土氧化物材料 | 第144-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150-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个人简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