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冲击下骨盆动脉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骨盆系统的冲击损伤的有限元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冲击条件下动脉合并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骨盆侧面冲击试验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骨盆-股骨-软组织复合体的有限元模型 | 第22-46页 |
·骨盆-股骨复合体 | 第22-27页 |
·骨骼 | 第23-25页 |
·关节软骨及韧带 | 第25-27页 |
·主要动脉 | 第27页 |
·复合体的几何模型 | 第27-33页 |
·模型的数据来源 | 第28页 |
·外轮廓的构建 | 第28-30页 |
·NURBS 曲面的构建 | 第30-33页 |
·坐姿下复合体的几何模型 | 第33页 |
·单元及材料属性 | 第33-44页 |
·骨组织弹性定义 | 第33-35页 |
·骨组织的塑性定义 | 第35-36页 |
·韧带的材料属性 | 第36-37页 |
·软组织的材料特性 | 第37-39页 |
·动脉的材料属性 | 第39-40页 |
·单元的产生 | 第40-43页 |
·骨盆冲击中的接触对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骨盆-股骨-软组织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6-56页 |
·验证试验的边界条件 | 第46-49页 |
·冲击试验概述 | 第46-48页 |
·虚拟试验的边界条件设置 | 第48-49页 |
·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49-56页 |
·冲击头与软组织的接触力 | 第49-50页 |
·骨折部位的验证 | 第50-52页 |
·整体响应的验证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侧向冲击载荷下骨盆动脉响应的研究 | 第56-65页 |
·冲击过程的分析 | 第56-58页 |
·典型冲击速度和质量 | 第56页 |
·冲击过程概览 | 第56-58页 |
·动脉的等效应力分布 | 第58-60页 |
·动脉的主拉伸应变分布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骨盆冲击试验平台的设计 | 第65-79页 |
·骨盆冲击试验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65-68页 |
·骨盆冲击试验台的意义 | 第65页 |
·骨盆冲击试验台的分类 | 第65-67页 |
·新型冲击试验台的必要性 | 第67-68页 |
·弹簧加速式骨盆冲击试验台 | 第68-74页 |
·整体的结构设计 | 第68-69页 |
·冲击滑台的设计 | 第69-71页 |
·预载装置的设计 | 第71-72页 |
·骨盆座椅的设计 | 第72-73页 |
·冲击能力评估 | 第73-74页 |
·控制系统及数据采集 | 第74-77页 |
·控制过程及控制界面设计 | 第74-75页 |
·冲击力传感器的调试 | 第75-76页 |
·运动和变形的测量 | 第76-77页 |
·动脉灌注技术和动脉运动捕捉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后续研究工作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