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研究样本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概念及理论 | 第18-20页 |
2 2001-2011 年《人民日报》人大代表媒介形象分析 | 第20-28页 |
·媒介形象的类目取值 | 第20-21页 |
·数据统计与呈现 | 第21-26页 |
·性别形象:男性代表是女性代表的 4.5 倍 | 第21页 |
·地域形象:东部代表占一半 | 第21-23页 |
·阶层形象:官员代表是主体 | 第23-26页 |
·微观结构反映的形象标签:“孺子牛”“领头羊“”铁面无私”奉献者 | 第26-28页 |
3 2001-2011 年《人民日报》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方式分析 | 第28-38页 |
·构建方式的类目取值 | 第28-29页 |
·数据统计与呈现 | 第29-35页 |
·报道类型:擅用通讯增加信息量 | 第29-30页 |
·报道主题:正面主题突出代表贡献 | 第30-31页 |
·报道态度:赞扬歌颂态度为主 | 第31-32页 |
·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与宣传角度并重 | 第32-35页 |
·中级结构凸显的报道模式 | 第35-38页 |
4 《人民日报》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方式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4页 |
·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方式的特点 | 第38-41页 |
·紧贴宣传策略 | 第38-39页 |
·反映现实情况与政策要求 | 第39页 |
·构建的同质性与单一性 | 第39-40页 |
·呈现的表面化与模式化 | 第40-41页 |
·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41-44页 |
·契合人大代表身份职责 | 第41页 |
·满足人大制度宣传需要 | 第41-42页 |
·折射社会变革多元镜像 | 第42-44页 |
5 借鉴典型报道的改革成果,改进代表媒介形象构建的策略 | 第44-52页 |
·新时期典型报道的改革与成果 | 第44-47页 |
·报道观念的转化:由政治宣传向社会整合过渡 | 第44-45页 |
·报道视角的转变:追求情感和个性 | 第45-46页 |
·报道形式的丰富:深入报道与立体报道 | 第46-47页 |
·改进策略:让代表形象“由纸入心” | 第47-52页 |
·多元化观念加强受众认同感 | 第47-49页 |
·全局化视角解决四大根本问题 | 第49-50页 |
·精确化、细节化描写增强形象的“可感性” | 第50-51页 |
·“客观立场”增加形象的“中性色彩”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