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虚假广告罪探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12页
第一章 虚假广告罪概述第12-16页
 一、 广告的定义第12-13页
 二、 虚假广告的概念第13页
 三、 虚假广告罪的立法沿革第13-16页
第二章 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第16-27页
 一、 虚假广告罪的客体第16-17页
  (一) 学界观点第16页
  (二) 本文观点第16-17页
 二、 虚假广告罪的客观方面第17-19页
  (一) 实施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的行为第17-18页
  (二) 行为违反国家规定第18页
  (三) 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第18-19页
 三、 虚假广告罪的主体第19-25页
  (一) 从法律规定解读虚假广告罪的主体第19-21页
  (二) 关于虚假广告罪的主体的进一步探讨第21-23页
  (三) 广告代言人问题第23-25页
 四、 虚假广告罪的主观方面第25-27页
  (一) 广告主的主观心理态度第25-26页
  (二)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主观心理态度第26-27页
第三章 虚假广告罪的认定第27-34页
 一、 虚假广告罪与非罪的界限第27-30页
  (一) 合法类广告行为第27-28页
  (二) 违法类广告行为第28-29页
  (三) 犯罪类广告行为第29-30页
 二、 虚假广告罪与相关罪名的比较第30-34页
  (一)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比较第30-31页
  (二) 虚假广告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比较第31-32页
  (三) 虚假广告罪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比较第32-33页
  (四) 虚假广告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的比较第33-34页
第四章 虚假广告罪的适用困境及完善建议第34-43页
 一、 犯罪主体问题及建议第34页
 二、 法定刑问题第34-38页
  (一) 法定刑过低第34-37页
  (二) 建议提高法定刑第37-38页
 三、 行政处罚代替刑罚问题第38-43页
  (一) 虚假广告罪“以罚代刑”现象严重的原因第38-41页
  (二) 建议完善案件移送体制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财产已不再“虚拟”--以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为视角
下一篇:假冒注册商标罪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