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竞争力评价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7页 |
·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 第17-18页 |
·竞争力的概念 | 第17页 |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 第17-18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概述 | 第18-22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概念 | 第18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特征 | 第18-19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2-25页 |
·定性评价法 | 第22-23页 |
·分类评价法 | 第23页 |
·排序评价法 | 第23-25页 |
·操作型评价法 | 第25页 |
·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竞争战略论 | 第25-26页 |
·资源基础论 | 第26页 |
·核心能力论 | 第26页 |
·组织学习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 第27-36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7-33页 |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7-28页 |
·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28-32页 |
·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优化 | 第32页 |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3页 |
·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设计 | 第33-36页 |
·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 | 第34页 |
·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及分析 | 第36-47页 |
·安徽省工业企业上市公司概况 | 第36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36-37页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37页 |
·指标分析与评价结果 | 第37-45页 |
·人力资源指标分析 | 第37-39页 |
·财务指标分析 | 第39-40页 |
·生产与营销指标分析 | 第40-41页 |
·科技创新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社会贡献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评价结果 | 第43-45页 |
·安徽省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 | 第45页 |
·财务状况有待改进 | 第45页 |
·供产销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 第45-46页 |
·科技创新能力欠缺 | 第46页 |
·社会贡献力度不够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提升安徽省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实施人才战略 | 第47-48页 |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第47页 |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 第47-48页 |
·改善财务状况 | 第48-49页 |
·建立责任中心,提高盈利能力 | 第48页 |
·优化财务结构,确保稳健发展 | 第48页 |
·实施银企联盟战略,提高成长能力 | 第48页 |
·加强存货管理,进一步提高运营能力 | 第48-49页 |
·提高供产销协调能力 | 第49页 |
·培养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 | 第49页 |
·打造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提高运营水平 | 第49页 |
·健全营销网络系统,开发国际市场 | 第49页 |
·推进科技创新 | 第49-50页 |
·引进新技术 | 第49-50页 |
·增加研发投入 | 第50页 |
·重视社会贡献 | 第50-51页 |
·增强社会责任感 | 第50页 |
·强化工业企业环保观念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1-5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1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51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