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实践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方面 | 第11-12页 |
·实践方面 | 第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与主要的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与主要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城市记忆的相关研究解析 | 第17-30页 |
·城市记忆的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专家及相关学者的界定 | 第17-19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城市记忆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关联性与差异性 | 第20-22页 |
·其他相关研究 | 第22-28页 |
·理论研究——设计思想方法探讨 | 第22-23页 |
·实践探索 | 第23-28页 |
·研究述评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实证与案例分析、研究 | 第30-48页 |
·龙文化的释意 | 第30-32页 |
·龙文化的起源 | 第30-31页 |
·龙文化的精神内涵 | 第31-32页 |
·龙文化在舒城 | 第32-33页 |
·梅河路商业街城市设计概况说明 | 第33-36页 |
·梅河路商业街的基本格局 | 第33-34页 |
·梅河路商业街城市设计概况说明 | 第34-36页 |
·区位主体与区位空间关系审视下的城市设计立意的生成 | 第36-37页 |
·区位主体与区位空间关系的特质性 | 第36-37页 |
·城市设计定位 | 第37页 |
·城市设计目标 | 第37页 |
·以“龙”为主题的形态空间塑造的比较空间研究 | 第37-44页 |
·龙形象的形态空间塑造之比较分析 | 第37-43页 |
·比较空间分析研究 | 第43-44页 |
·以“龙”为主题的城市记忆的形态空间设计 | 第44-48页 |
·龙整体形态的把握 | 第44-45页 |
·地域文化要素的抽象、重构 | 第45-46页 |
·传统构件的重组 | 第46-47页 |
·母题的重复 | 第47页 |
·地域文化的时空表达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城市记忆的形态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探讨 | 第48-56页 |
·城市记忆保护与城市设计的关联性 | 第48-49页 |
·基于城市形象特色塑造的城市记忆的城市设计的认识 | 第49-50页 |
·城市记忆的形态空间的设计方法研究 | 第50-53页 |
·地域性符号的选取 | 第51页 |
·形态空间设计的方法 | 第51-53页 |
·城市记忆形态空间设计的原则把握 | 第53-56页 |
·地域文化传承原则 | 第53-54页 |
·形神兼备原则 | 第54页 |
·协调、整合性原则 | 第54-55页 |
·时代品质突显的原则 | 第55-56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