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循环爆破法对高粱秸秆预处理效果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开发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 | 第10页 |
| ·国内外燃料乙醇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木质纤维原料的构成 | 第11-12页 |
| ·生物质原料预处理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 ·预处理技术的分类 | 第13-18页 |
| ·物理预处理法 | 第13-15页 |
| ·物理化学法 | 第15-16页 |
| ·化学法 | 第16-18页 |
| ·生物预处理 | 第18页 |
| ·酶解 | 第18-20页 |
| ·影响酶解的因素及提高酶解率的方法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案及实验方法 | 第22-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 ·原料 | 第22页 |
| ·化学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2-23页 |
| ·氨水循环爆破预处理工艺 | 第23-24页 |
| ·试验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24-25页 |
|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 ·物料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预处理前后生物质成分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生物质酶解 | 第28-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9-31页 |
| ·生物质微观结构分析 | 第31页 |
| ·预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氨水循环爆破预处理效果及分析 | 第32-58页 |
| ·预处理温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2-35页 |
| ·预处理温度对组分的影响 | 第32-34页 |
| ·预处理温度对酶解率及糖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预处理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9页 |
| ·预处理时间对各组分的影响 | 第35-37页 |
| ·预处理时间对酶解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含湿量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含湿量对组分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料含湿量对酶解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循环流化速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氨水循环流化速度对组分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氨水流速对酶解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流化时间 | 第45-48页 |
| ·流化时间对组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流化时间对酶解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预处理前后生物质表面形态及结构特征的变化 | 第48-52页 |
| ·预处理前后生物质宏观和微观形态变化 | 第48-49页 |
| ·生物质预处理前后结晶度的变化 | 第49-51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 ·木质素去除率与葡聚糖和木聚糖之间关系 | 第52-54页 |
| ·表面活性剂对酶解的促进作用分析 | 第54-5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55-56页 |
|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优化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