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分散收付制度的弊端 | 第10页 |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 第10-11页 |
·国外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成效 | 第11页 |
·我国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2 理论概述 | 第14-23页 |
·运用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5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5-16页 |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6页 |
·机制原理 | 第16-17页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涵及运作体系 | 第17-23页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涵 | 第17-18页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运作体系 | 第18-23页 |
3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现状 | 第23-31页 |
·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状况 | 第23-24页 |
·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 第24-26页 |
·初步建立符合公共财政管理理念要求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24页 |
·有助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 第24-25页 |
·彻底解决资金层层拨付、流转环节多的问题,提高资金的拨付效率 | 第25页 |
·有助于提高预算执行的信息质量 | 第25页 |
·有益于加强对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管理 | 第25-26页 |
·我国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页 |
·代理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27页 |
·现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28页 |
·财政直接支付资金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页 |
·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29页 |
·预算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1页 |
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31-36页 |
·国外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做法比较 | 第31-34页 |
·国库机构设置 | 第31页 |
·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 | 第31-32页 |
·国库资金的收缴和支付程序 | 第32-33页 |
·国库的监督约束机制 | 第33-34页 |
·国外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34-36页 |
·对财政收支进行集中化管理 | 第34页 |
·对财政资金支出遵循使用权和审批权相分离的原则 | 第34页 |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 第34页 |
·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 第34-35页 |
·扩大国库职能,加强国库的独立性 | 第35页 |
·建立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和银行清算系统 | 第35-36页 |
5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机制的对策 | 第36-46页 |
·转变政府理财理念 | 第36页 |
·树立公共财政的理念 | 第36页 |
·树立科学理财观 | 第36页 |
·健全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36-41页 |
·加强财政相关组织机构建设 | 第36-37页 |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 第37-38页 |
·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收付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改革 | 第38页 |
·改革预算会计制度 | 第38-39页 |
·加强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建设 | 第39-40页 |
·提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层次 | 第40页 |
·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 | 第40-41页 |
·设计有效的代理银行激励与制约机制 | 第41页 |
·有机融合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41-43页 |
·两种制度融合的必要性 | 第41页 |
·两种制度融合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两项制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 第42-43页 |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监督约束体系 | 第43-46页 |
·明确监督约束体系实施主体的监督职责 | 第43-44页 |
·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约束 | 第44-46页 |
6 结语 | 第46-47页 |
7 研究的局限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