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植物区系 | 第11-13页 |
·植物资源 | 第13-14页 |
·贺兰山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区系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植物资源学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4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9-22页 |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地质地貌 | 第20页 |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土壤 | 第20-21页 |
·植被 | 第21-22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2-90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 | 第22-44页 |
·植物分类组成多样性 | 第22-31页 |
·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第22-23页 |
·科、属的统计分析 | 第23-31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 | 第31-37页 |
·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与分析 | 第31-32页 |
·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与分析 | 第32-37页 |
·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 第37-39页 |
·种子植物生活型分析 | 第37-38页 |
·种子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 第38-39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其它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 第39-40页 |
·内蒙古植物区系内贺兰山特有成分的分析 | 第40-43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 第43-44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 | 第44-90页 |
·野生食用植物资源 | 第45-55页 |
·淀粉植物 | 第45-46页 |
·野生蔬菜用植物 | 第46-49页 |
·野生水果用植物 | 第49-50页 |
·饮料用植物 | 第50-51页 |
·食用油料植物 | 第51-52页 |
·色素植物 | 第52页 |
·蜜源植物 | 第52-54页 |
·香料植物 | 第54-55页 |
·饲用植物资源 | 第55-57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科属种组成分析 | 第55-57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用植物生活型及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 第57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饲用等级分析 | 第57页 |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 第57-70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69页 |
·生活型多样性 | 第69页 |
·药用部位多样性 | 第69-70页 |
·农药用植物 | 第70页 |
·工业用植物资源 | 第70-79页 |
·木材植物 | 第70-71页 |
·纤维植物 | 第71-75页 |
·工业用油料植物 | 第75-77页 |
·鞣料植物 | 第77-78页 |
·染料植物 | 第78页 |
·芳香植物 | 第78-79页 |
·能源植物 | 第79页 |
·环保植物资源 | 第79-85页 |
·水土保持植物 | 第79-80页 |
·防风固沙植物 | 第80页 |
·绿肥植物 | 第80页 |
·绿化观赏植物 | 第80-84页 |
·指示植物 | 第84-85页 |
·有毒植物资源 | 第85-87页 |
·珍稀植物资源 | 第87-90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类型 | 第87-89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分析 | 第89-9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90-95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 | 第90-92页 |
·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 | 第90-91页 |
·表征科具有区系代表性 | 第91页 |
·区系的性质以温带分布型为主 | 第91页 |
·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生态型以中生植物占主导地位 | 第91页 |
·植物区系成分新老兼备,以年轻性为主 | 第91-92页 |
·植物物种特有现象明显 | 第92页 |
·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 第92页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附录 1: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业用植物 | 第102-104页 |
附录 2: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植物 | 第104-108页 |
附录 3: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用植物编目 | 第108-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