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法天贵真”思想及其美学意蕴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4页 |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 第8-10页 |
| 三、关于《渔父》篇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法天" | 第14-25页 |
| 一、诸子中"天"的含义 | 第14-16页 |
| 二、庄子思想中"天"的含义 | 第16-23页 |
| (一) "天"与"自然" | 第18-20页 |
| (二) "天"与"道" | 第20-22页 |
| (三) "天"与人 | 第22-23页 |
| 三、"法天"的含义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贵真" | 第25-36页 |
| 一、"真"的含义 | 第25-29页 |
| 二、"真"的具体表现形态 | 第29-36页 |
| (一) 真人 | 第29-31页 |
| (二) 真知 | 第31-33页 |
| (三) 真性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法天贵真"的美学意蕴 | 第36-47页 |
| 一、"法天贵真"代表的审美境界论 | 第36-39页 |
| 二、"法天贵真"体现的审美虚静论 | 第39-44页 |
| (一) 审美体验的方法—"心斋" | 第40-41页 |
| (二) 审美体验的过程—"坐忘" | 第41-42页 |
| (三) 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物化" | 第42-44页 |
| 三、"法天贵真"表达的审美趣味论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法天贵真"对后世的影响 | 第47-53页 |
| 一、对"崇尚自然"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47-49页 |
| 二、对审美境界论的启发和影响 | 第49-51页 |
| 三、对后世审美人格追求的影响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资料 | 第54-57页 |
| 一、参考期刊 | 第54页 |
| 二、参考论文 | 第54-55页 |
| 三、参考著作 | 第55-57页 |
| 人名索引 | 第57-59页 |
| 主题索引 | 第59-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