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财政支出 | 第14页 |
·财政支出风险 | 第14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30页 |
·财政风险: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 | 第18-25页 |
·财政风险的思想渊源:从政府债务风险向综合性财政风险变迁 | 第18-20页 |
·关于财政风险的界定 | 第20-23页 |
·财政风险的成因 | 第23-24页 |
·财政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 第24-25页 |
·财政支出风险:财政风险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 第25-27页 |
·财政支出风险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财政支出风险的成因 | 第26-27页 |
·财政支出风险的危害 | 第27页 |
·财政支出风险的控制理论及现实尝试 | 第27-28页 |
·国外财政支出风险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 第27-28页 |
·国内财政支出风险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 第2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8-30页 |
第3章 财政支出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30-37页 |
·风险控制基本理论 | 第30页 |
·财政支出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变迁及理论解释 | 第30-32页 |
·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阶段论 | 第32-33页 |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财政支出“政府失灵” | 第33-34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财政机会主义” | 第34页 |
·财政支出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34-37页 |
·财政支出前 | 第35页 |
·财政支出中 | 第35-36页 |
·财政支出后 | 第36-37页 |
第4章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风险的现实考察 | 第37-49页 |
·财政支出体制上存在的风险 | 第37-38页 |
·财政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 第38-48页 |
·预算编制“软约束”,存在大量预算外支出 | 第38-42页 |
·财政支出总量:“增支”与“不足” | 第42-45页 |
·财政支出范围:“越位”与“缺位” | 第45-46页 |
·财政支出结构:“重经济”与“轻民生” | 第46-47页 |
·财政支出使用效率低下 | 第47-48页 |
·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 第48-49页 |
第5章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风险影响因子的实证与分析 | 第49-59页 |
·研究设计与模型说明 | 第49-53页 |
·Panel-Data模型原理及方法 | 第49-50页 |
·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51-53页 |
·实证研究结果 | 第53-56页 |
·全国数据实证研究结果 | 第53-55页 |
·东中西部数据结果 | 第55-56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第6章 我国财政支出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 第59-66页 |
·从财政支出体制上防范及控制 | 第59-61页 |
·预算体制 | 第59-60页 |
·分权体制 | 第60-61页 |
·政府转移支付 | 第61页 |
·从财政支出过程中防范及控制 | 第61-63页 |
·支出总量 | 第61-62页 |
·支出结构 | 第62-63页 |
·支出的使用效率 | 第63页 |
·从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上防范及控制 | 第63-66页 |
·提高财政风险防范意识 | 第63-64页 |
·提高政府透明度 | 第64页 |
·增强政府抗风险能力 | 第64-65页 |
·完善财政支出监督与问责机制 | 第65-6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