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三唑类杀菌剂概述 | 第9-10页 |
·三唑类杀菌剂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 第10页 |
·三唑类杀菌剂调节植物生长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 第11页 |
·提高植物抗氧化潜能 | 第11-12页 |
·维持细胞质膜稳定性 | 第12-13页 |
·提高植物体内脱落酸水平 | 第13-15页 |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选题目的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己唑醇铜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21-28页 |
·引言 | 第21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23页 |
·配合物的制备 | 第21页 |
·配合物表征 | 第21-22页 |
·配合物结构确定 | 第22-23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抑菌活性试验 | 第23-25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己唑醇铜配合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研究 | 第28-43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供试材料培养 | 第29页 |
·株高及根冠比测定 | 第29页 |
·抗氧化潜能测定 | 第29-31页 |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31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对小麦幼苗株高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对小麦幼苗抗氧化潜能的影响 | 第34-37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对小麦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己唑醇铜配合物对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己唑醇铜配合物对盐胁迫下小麦脯氨酸合成的影响 | 第43-57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材料 | 第44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44-49页 |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9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4-46页 |
·RT-PCR法半定量检测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R、P5CS表达 | 第46-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配合物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配合物对不同盐胁迫时间下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配合物对不同盐胁迫时间下小麦幼苗P5CR、P5CS表达的影响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58页 |
3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