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学文献中的《僧深方》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18页 |
| 1. 前言 | 第18-22页 |
| ·僧深及《僧深方》简介 | 第18-19页 |
| ·《僧深方》的传承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的范围 | 第20-22页 |
| 2 《僧深方》成书年代考 | 第22-28页 |
| ·《随书·经籍志》记载的《僧深药方》 | 第22-23页 |
| ·《外台秘要方》中的《深师方》 | 第23-26页 |
| ·从脚气病名演变考《僧深方》成书年代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3 僧深生卒年代考证 | 第28-35页 |
| ·《千金要方》中的相关记载 | 第28-30页 |
| ·《外台秘要》中的有关内容 | 第30-32页 |
| ·有关梅师的考证 | 第32页 |
| ·梅师、深师是否同一人考 | 第32-33页 |
| ·深师的师承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4 《僧深方》的结构体例及内容特色 | 第35-39页 |
| ·各卷内容 | 第35页 |
| ·编写体例 | 第35-36页 |
| ·编撰特点 | 第36-37页 |
| ·内容特色 | 第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5 僧深的医学成就及学术传承 | 第39-87页 |
| ·僧深的伤寒学成就及其传承 | 第39-45页 |
| ·僧深对伤寒的认识 | 第40页 |
| ·僧深的伤寒辨证体系 | 第40-43页 |
| ·僧深的伤寒学成就 | 第43-45页 |
| ·黄疸病证治特色 | 第45-52页 |
| ·僧深对黄疸病的认识 | 第46-49页 |
| ·僧深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特色 | 第49-52页 |
| ·疟疾证治特色 | 第52-54页 |
| ·僧深对疟疾的认识 | 第52页 |
| ·僧深治疗疟疾的用药特色 | 第52-54页 |
| ·痢疾证治特色 | 第54-57页 |
| ·僧深对痢疾的认识 | 第54-55页 |
| ·僧深治疗痢疾的用药特色 | 第55-57页 |
| ·心腹痛及诸疝证治特色 | 第57-60页 |
| ·僧深对心腹痛诸疝的认识 | 第58-59页 |
| ·僧深治疗心腹痛诸疝的用药特色 | 第59-60页 |
| ·咳嗽上气证治特色 | 第60-65页 |
| ·僧深对咳嗽上气的认识 | 第61-64页 |
| ·僧深治疗咳嗽上气的用药特色 | 第64-65页 |
| ·呕吐、饮癖、噎膈证治特色 | 第65-70页 |
| ·僧深对呕吐、饮癖、噎膈等的认识 | 第66-69页 |
| ·僧深治疗呕吐、饮癖、噎膈等的用药特色 | 第69-70页 |
| ·胸痹证治特色 | 第70-73页 |
| ·僧深对胸痹的认识 | 第71页 |
| ·僧深治疗胸痹的用药特色 | 第71-73页 |
| ·风病证治特色 | 第73-76页 |
| ·僧深对风病的认识 | 第74页 |
| ·僧深治疗风病的用药特色 | 第74-76页 |
| ·五脏热证治特色 | 第76-78页 |
| ·僧深对五脏热的认识 | 第76-78页 |
| ·僧深治疗五脏热的用药特色 | 第78页 |
| ·虚劳证治特色 | 第78-80页 |
| ·水肿证治特色 | 第80-82页 |
| ·僧深对水肿的认识 | 第80-81页 |
| ·僧深治疗水肿的用药特色 | 第81-82页 |
| ·僧深在其他临床各科的治病特色 | 第82-84页 |
| ·妇科方面 | 第82-83页 |
| ·儿科方面 | 第83页 |
| ·外科方面 | 第83-84页 |
| ·五官科方面 | 第84页 |
| ·小结 | 第84-87页 |
| 6 僧深的脚气病证治特色 | 第87-113页 |
| ·脚气病的相关概念及流行概况 | 第87-93页 |
| ·脚气病的定义 | 第87页 |
| ·中日两国脚气病流行概况 | 第87-93页 |
| ·僧深对脚气病的认识 | 第93-105页 |
| ·僧深脚气病证治的学术渊源 | 第93页 |
| ·《僧深方》脚气病内容的辑佚研究 | 第93-97页 |
| ·僧深对脚气病的认识 | 第97-105页 |
| ·《僧深方》的脚气病证治特色 | 第105-107页 |
| ·僧深在脚气方面的历史地位 | 第107-111页 |
| ·与僧深年代相近的几位著名医家 | 第107-109页 |
| ·僧深在脚气方面的成就 | 第109-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3页 |
| 7 《僧深方》对日本医学的影响 | 第113-126页 |
| ·《医心方》征引《僧深方》的内容 | 第113-115页 |
| ·对度量衡的继承 | 第115-116页 |
| ·对《僧深方》理论的继承 | 第116页 |
| ·吸取的美容医方 | 第116-117页 |
| ·对石散的采用 | 第117-119页 |
| ·在妇科方面的继承 | 第119-121页 |
| ·《医心方》选录《僧深方》的特点 | 第121页 |
| ·三部中日医籍中的《僧深方》比较 | 第121-125页 |
| ·三书对《僧深方》的取舍不同 | 第121-122页 |
| ·三书对《僧深方》脚气证治的认识有异 | 第122-124页 |
| ·三书对《僧深方》石散药的继承 | 第124页 |
| ·《僧深方》对三书的不同影响 | 第124-125页 |
| ·小结 | 第125-126页 |
| 8 分析与结论 | 第126-130页 |
| 9 参考文献 | 第130-133页 |
| 10 附录:《僧深集方》佚文汇编 | 第133-283页 |
| 《千金方》中的《僧深集方》 | 第133-146页 |
| 《外台秘要方》中的《僧深集方》 | 第146-244页 |
| 《医心方》中的《僧深集方》 | 第244-283页 |
| 致谢 | 第283-284页 |
| 个人简历 | 第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