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目标染料废水简介 | 第9-10页 |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进展 | 第10-11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0页 |
·化学法 | 第10-11页 |
·研究项目的提出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微波-Fenton 理论 | 第13-19页 |
·微波理论内容 | 第13-14页 |
·微波的定义和特征 | 第13页 |
·微波热效应、非热效应原理 | 第13页 |
·微波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Fenton 反应及类 Fenton 反应 | 第14-19页 |
·Fenton 反应的发展 | 第14-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页 |
·非均相类 Fenton 反应的形成及发展 | 第15-16页 |
·羟自由基(·OH)的特性 | 第16-19页 |
3 实验药品、仪器及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9-20页 |
·实验装置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氧化还原电位 ORP 的测定 | 第20-21页 |
·钛盐光度法测定溶液中 H_2O_212 | 第21页 |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 | 第21页 |
·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测定铜离子 | 第21-22页 |
·酸性红 B 浓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碱性品红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微波-类 Fenton 反应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3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活性炭的改性 | 第2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催化剂的确定 | 第25-27页 |
·金属离子负载量的确定 | 第25-26页 |
·载体改性条件 | 第26-27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27-34页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7-31页 |
·表面官能团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3页 |
·表面官能团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微波-类 Fenton 反应降解酸性红 B 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35-59页 |
·影响酸性红 B 降解因素的研究 | 第35-38页 |
·初始 pH 的影响 | 第35页 |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微波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辐射时间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体系降解酸性红 B 的对比试验 | 第38-39页 |
·酸性红 B 降解前后波长扫描分析 | 第39-40页 |
·正交试验分析 | 第40-41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 | 第41-42页 |
·微波诱导催化剂/H_2O_2降解酸性红 B 宏观动力学研究 | 第42-57页 |
·“微波/催化剂/H_2O_2”体系微波辐射反应动力学 | 第42-44页 |
·“微波/催化剂/H_2O_2”体系微波辐射停止后体系变化特征 | 第44-55页 |
·“催化剂”、“催化剂/H_2O_2”体系反应动力学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微波-类 Fenton 反应降解碱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59-85页 |
·影响碱性品红降解因素的研究 | 第59-64页 |
·pH 的影响 | 第59-60页 |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微波功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辐射时间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体系降解碱性品红的对比实验 | 第64-65页 |
·碱性品红降解前后波长扫描分析 | 第65页 |
·正交试验分析 | 第65-66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 | 第66-67页 |
·微波诱导催化剂/H_2O_2降解碱性品红宏观动力学 | 第67-83页 |
·微波/催化剂/H_2O_2体系微波辐射反应动力学 | 第67-69页 |
·微波/催化剂/ H_2O_2体系微波辐射停止后体系变化特征 | 第69-82页 |
·"催化剂"、"催化剂/ H_2O_2"体系反应动力学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建议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 第95页 |
A.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相关科研成果 | 第9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利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