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弧菌概述 | 第10-12页 |
·弧菌的分类地位 | 第10页 |
·弧菌的致病性 | 第10-12页 |
·弧菌的鉴定方法 | 第12-19页 |
·基于生理生化的弧菌鉴定法 | 第12-13页 |
·基于保守基因的弧菌鉴定法 | 第13-17页 |
·基于看家基因的弧菌鉴定法 | 第17-19页 |
·弧菌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 | 第19-20页 |
2 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 第20-37页 |
·引言 | 第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培养基、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菌株分离纯化 | 第22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 PCR 扩增 | 第22-23页 |
·基因测序、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4页 |
·基于 16S rRNA 基因初判溶藻弧菌及其相近种 | 第24-28页 |
·基于 toxR,rpoB 和 pyrH 基因序列的鉴定 | 第28-33页 |
·toxR, rpoB 和 pyrH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弧菌基因组内 16S rRNA 基因的多拷贝 | 第34-35页 |
·溶藻弧菌的快速鉴定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3 弧菌 16S rRNA 基因异质性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培养基、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 PCR 扩增 | 第38-39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第39-40页 |
·16S rDNA 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40-41页 |
·结果 | 第41-46页 |
·16S rRNA 基因 PCR-DGGE 指纹分析 | 第41-42页 |
·菌株 41816S rDNA 克隆文库分析 | 第42-44页 |
·菌株 41816S rDNA 异质性分析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弧菌16S rDNA 多拷贝 | 第46-47页 |
·弧菌16S rDNA 异质性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4 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生理生态研究 | 第48-55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生理生化测定 | 第48-49页 |
·弧菌生态功能的测定 | 第49页 |
·产胞外酶检测 | 第49页 |
·结果 | 第49-53页 |
·生理生化分析 | 第49-51页 |
·弧菌生态功能的分析 | 第51-52页 |
·产胞外酶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16S rRNA 对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辨力 | 第55页 |
·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分子鉴定方法 | 第55页 |
·弧菌 16S rRNA 基因的异质性 | 第55-56页 |
·溶藻弧菌相关弧菌生理生态功能 | 第56页 |
·创新 | 第56-57页 |
·研究方法 | 第56页 |
·研究内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生理生化特征总表 | 第61-6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