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4-21页 |
1. 温瑞塘河水系水环境概况 | 第14-16页 |
·温瑞塘河背景 | 第14页 |
·温瑞塘河水质污染状况 | 第14-15页 |
·温瑞塘河水质污染原因 | 第15-16页 |
2. 研究河道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河道概况 | 第16-19页 |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地理位置、形态及水污染特征 | 第16-18页 |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周边产业经济特点 | 第18-19页 |
3. 研究九山外河和山下河生物毒性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4.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采样点布设情况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水体理化指标分析 | 第2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页 |
·采样频次 | 第21页 |
·研究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1-32页 |
·温度(T) | 第22-23页 |
·pH | 第23-24页 |
·溶解氧(DO) | 第24-26页 |
·氨氮(NH_3-N) | 第26-29页 |
·总磷(TP)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水体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 第32-42页 |
1.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状况 | 第32-34页 |
·斑马鱼基本生物学特征 | 第32-33页 |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概况 | 第33-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34-35页 |
·试验过程 | 第35-36页 |
·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7-42页 |
·试验结果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运用发光细菌检测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水体毒性 | 第42-56页 |
1. 发光细菌发光机理及研究状况 | 第42-45页 |
·发光细菌分类及发光机理 | 第42-43页 |
·发光微生物受急性毒性影响的原理 | 第43页 |
·发光细菌的研究状况 | 第43-4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45页 |
·程序 | 第45-46页 |
·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54页 |
·苯酚标线 | 第47-48页 |
·试验结果 | 第48-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水体对爪蟾胚胎致畸效应 | 第56-64页 |
1. 爪蟾胚胎致畸试验的简介 | 第56-57页 |
·爪蟾胚胎致畸试验的研究状况 | 第56页 |
·热带爪蟾胚胎致畸试验 | 第56-5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试验材料 | 第57页 |
·胚胎的获取 | 第57-58页 |
·暴露试验 | 第58页 |
·胚胎的观察和分析 | 第58页 |
·数据处理 | 第58-59页 |
3. 结果 | 第59-63页 |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水体暴露对热带爪蟾胚胎存活率和致畸率的影 | 第59-62页 |
·九山外河和山下河水体暴露致热带爪蟾胚胎的畸形现象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4-66页 |
1. 论文结论 | 第64-65页 |
2.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1.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2页 |
2.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