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生物脱氮 | 第8-10页 |
·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 第8-9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 | 第9页 |
·厌氧氨氧化(ANAMMOX) | 第9-10页 |
·生物膜内亚硝化 | 第10页 |
·生物膜内自养脱氮工艺(CANON) | 第10页 |
·生物除磷 | 第10-12页 |
·强化生物除磷机理(EBPR) | 第11-12页 |
·强化生物除磷环境影响因素 | 第12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2-13页 |
·SBBR 中填料生物膜强化营养物去除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试验涉及的分析方法 | 第15页 |
·论文梗概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材料与方法 | 第16-28页 |
·SBR 中试系统 | 第16-20页 |
·填料 | 第20-21页 |
·德国 Mutag BioChip 填料 | 第20页 |
·瑞士 Anoxkaldnes 填料 | 第20-21页 |
·SBR_0与 SBR_1中试系统生物量与净化能力对比试验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检测分析生物膜增长速率 | 第21页 |
·检测分析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细菌的生死情况 | 第21-22页 |
·检测分析投加填料是否增加了 SBR_1中总生物量 | 第22-23页 |
·检测分析 SBR_0与 SBR_1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 | 第23页 |
·检测分析投加填料对悬浮活性污泥结构造成的影响 | 第23页 |
·填料生物膜与悬浮活性污泥比营养物降解速率小试与方法 | 第23-28页 |
·硝化能力小试 | 第23-25页 |
·反硝化能力小试 | 第25-26页 |
·比耗氧速率(SOUR)检测 | 第26页 |
·吸/释磷能力小试 | 第26-28页 |
第3章 SBR 中填料生物膜与悬浮活性污泥的生物量研究 | 第28-35页 |
·SBR 中试系统启动与运行 | 第28-30页 |
·试水试验与维护 | 第28页 |
·SBR(均未投加填料)试运行 | 第28-30页 |
·填料的投加与生物膜培养 | 第30页 |
·SBR_1与 SBR_0系统中生物量对比研究 | 第30-34页 |
·填料生物膜增长曲线 | 第30-32页 |
·悬浮活性污泥与填料生物膜中细菌生死情况分析 | 第32页 |
·SBR_1与 SBR_0系统内的总生物量比较 | 第32-34页 |
·第一次小试生物量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32-33页 |
·第二次小试生物量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填料生物膜强化生物营养物去除效果研究 | 第35-44页 |
·好氧段过量曝气时的处理效果 | 第35-39页 |
·好氧段溶解氧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9-42页 |
·高负荷进水处理效果比较分析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填料生物膜与悬浮活性污泥比营养物降解小试 | 第44-53页 |
·第一次小试 | 第44-48页 |
·硝化能力小试(氨氮降解试验) | 第45页 |
·反硝化能力小试 | 第45-46页 |
·比耗氧速率(SOUR)检测 | 第46-47页 |
·吸/释磷能力小试 | 第47-48页 |
·第二次小试 | 第48-52页 |
·硝化能力小试 | 第48-50页 |
·反硝化能力小试 | 第50页 |
·比耗氧速率(SOUR)检测 | 第50-51页 |
·吸/释磷能力小试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填料对悬浮活性污泥结构的不利影响 | 第53-56页 |
·填料对悬浮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填料对悬浮活性污泥颗粒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