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我国现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评述 | 第17-37页 |
一、企业国有资产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 | 第17-18页 |
(一) 企业国有资产的含义 | 第17页 |
(二)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 | 第18-22页 |
(一) 改革开放前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 第18-19页 |
(二) 改革开放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发展 | 第19-20页 |
(三) 《企业国有资产法》颁布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 第20-22页 |
(四) 小结 | 第22页 |
三、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和设立原则 | 第22-24页 |
(一)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 第22-23页 |
(二)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立原则 | 第23-24页 |
四、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 第24-28页 |
五、当前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8-37页 |
(一)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立原则存在缺陷 | 第28-30页 |
(二)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最终定位不清 | 第30-31页 |
(三) 权力机关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 第31-32页 |
(四)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产权划分模式有待深化 | 第32-33页 |
(五)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府监督的问题 | 第33-34页 |
(六) 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权能无法有效实现 | 第34-37页 |
第二章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域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5页 |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域外经验 | 第37-42页 |
(一) 美国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 | 第37-38页 |
(二) 法国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 | 第38-39页 |
(三) 新加坡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 | 第39-40页 |
(四) 对上述三个典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评论 | 第40-42页 |
二、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启示 | 第42-45页 |
(一) 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 | 第42页 |
(二) 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明晰化 | 第42页 |
(三)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国有股权得以实现 | 第42页 |
(四) 国有资产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 | 第42-43页 |
(五) 权力机关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43页 |
(六) 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行之有效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想 | 第45-61页 |
一、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的目标和原则 | 第45-47页 |
(一)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的目标 | 第45-46页 |
(二)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定位并完善其职责 | 第47-52页 |
(一)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应然定位——出资人与监管者之辩 | 第47-49页 |
(二) 对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职能的完善 | 第49-52页 |
三、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权能实现的手段和方式 | 第52-55页 |
(一) 进一步明确国有股东的范围、建立其代表制度 | 第52-53页 |
(二) 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三) 加强对国有股东代表法律责任的追究 | 第54页 |
(四) 依靠股东诉权保护国有资产 | 第54-55页 |
四、深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分工 | 第55-57页 |
(一) 推进“分级所有”改革的原因 | 第55-56页 |
(二) 实现“分级所有”的措施 | 第56-57页 |
五、强化权力机关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作用 | 第57-59页 |
(一) 在宪法上明确权力机关的最终监督权 | 第57-58页 |
(二) 建立直接向人大负责的制度 | 第58页 |
(三) 设立国有资产监察委员会 | 第58-59页 |
(四) 利用人大代表的相关职权 | 第59页 |
六、加强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力 | 第59-61页 |
(一) 政府向企业派驻稽查员 | 第59-60页 |
(二) 创新会计人员派遣制度 | 第60页 |
(三) 加强政府内各监督部门的配合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