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0页 |
一、本文选题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本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情况 | 第8页 |
三、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基本思路 | 第8-10页 |
第一章 沙耆晚期油画的风格特点 | 第10-22页 |
一、风格一 | 第10-14页 |
1.“内向”、“出世”:两种题材内容的不同情感表达 | 第10-11页 |
2. 原色对比与纯色的极致性发挥 | 第11-12页 |
3. 情理兼致的形式构架 | 第12-14页 |
二、风格二 | 第14-22页 |
1. 与同时代画家相比,体现为感性、精湛的油画艺术语言 | 第14-16页 |
2. 古典、浪漫与象征的综合应用 | 第16-19页 |
3. 表现风格与东方意韵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沙耆晚期油画的审美价值 | 第22-27页 |
一、对“真善美”的诉求 | 第22-23页 |
二、晚期油画创作的“非功利”状态 | 第23-24页 |
三、与早期相比,晚期油画语言实践的“得”与“失”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沙耆晚期油画艺术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27-35页 |
一、原因一 | 第27-30页 |
1. 沙耆的个性气质 | 第28页 |
2. 沙耆的精神病患 | 第28-29页 |
3. 影响沙耆晚期绘画的心理情结 | 第29-30页 |
二、原因二 | 第30-35页 |
1. 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31-32页 |
2. 北欧画派的传承与扎实的学院功力 | 第32-34页 |
3. 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 | 第34-35页 |
结论和余论:“沙耆现象”的启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