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序言“刘咸炘诗学”研究现状 | 第5-8页 |
第一章 生平、交友与学术成就之大概 | 第8-14页 |
第二章 刘氏对前人诗论的研究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古训 | 第14-21页 |
一、志、持二义 | 第15-16页 |
二、兴、观、群、怨四义 | 第16-17页 |
三、风、雅、颂三义 | 第17-19页 |
四、赋、比、兴三义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辟伪、明质、约法、察变 | 第21-28页 |
第三章 刘氏的诗学观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诗系 | 第29-34页 |
一、风系、雅系、颂系、楚辞系 | 第29-32页 |
二 三系发展简述 | 第32-34页 |
第二节 风骨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诗教与《诗初学》 | 第35-40页 |
第四章 刘氏诗学方法 | 第40-48页 |
第一节 西学观 | 第40-43页 |
第二节 相对保守的诗学方法:“风、骨、狭”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儒家传统诗教观的坚持者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刘氏诗学成因 | 第48-55页 |
第一节 时代与地域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学术渊源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