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世纪吐蕃盟誓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1.选题缘由 | 第8页 |
2.研究现状与研究资料 | 第8-9页 |
3.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9-10页 |
第一章 吐蕃盟誓根源 | 第10-14页 |
·宗教根源 | 第10-11页 |
·道德根源 | 第11-12页 |
·社会根源 | 第12-13页 |
·政治根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吐蕃盟誓形式 | 第14-38页 |
·赞普与大臣的盟誓 | 第14-20页 |
·兴佛盟誓 | 第20-24页 |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记年》所载集会议盟 | 第24-29页 |
·吐蕃王室联姻盟誓 | 第29-31页 |
·吐蕃与邻国及其部族的盟誓 | 第31-38页 |
第三章 吐蕃盟誓制度的特点 | 第38-46页 |
·盟誓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变化的古老的社会习俗 | 第38-40页 |
·吐蕃盟誓主要由大论或论主持 | 第40-42页 |
·盟誓性质变化:从民主、进攻到王朝政体性质的会盟 | 第42-45页 |
·盟誓是战争的重要补充形式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吐蕃盟誓仪式 | 第46-54页 |
·歃血盟誓 | 第46-48页 |
·吐蕃盟誓一般要求君臣共誓 | 第48-51页 |
·盟誓文书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吐蕃盟誓作用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