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架体结构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国外发展概述 | 第9-10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0-12页 |
1.3 国内发展概述 | 第12页 |
1.4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2-14页 |
1.5 设计目标和内容 | 第14-15页 |
2 液压支架概述和方案设计 | 第15-25页 |
2.1 液压支架的构成 | 第15-16页 |
2.2 液压支架原理 | 第16-19页 |
2.2.1 液压支架中的载荷传递 | 第16-17页 |
2.2.2 液压支架的工作过程 | 第17-19页 |
2.3 液压支架的分类 | 第19-22页 |
2.3.1 按放煤口位置分类 | 第19-20页 |
2.3.2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 | 第20-22页 |
2.3.3 按照支撑位置的分类 | 第22页 |
2.4 液压支架的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2.4.1 对液压支架系统的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23页 |
2.4.2 液压支架的方案确定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架体结构整体设计和性能计算 | 第25-32页 |
3.1 架体结构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25-27页 |
3.1.1 支架高度的确定 | 第25页 |
3.1.2 支架伸缩比确定 | 第25-26页 |
3.1.3 支架间距的确定 | 第26页 |
3.1.4 顶梁尺寸的确定 | 第26-27页 |
3.1.5 其他可独立设计部件的尺寸确定 | 第27页 |
3.2 支架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27-30页 |
3.2.1 支护强度 | 第27-29页 |
3.2.2 支护面积和覆盖率 | 第29页 |
3.2.3 支架需要的有效工作阻力 | 第29页 |
3.2.4 确定立柱的参数 | 第29-30页 |
3.2.5 底座接触比压的计算 | 第30页 |
3.3 通风断面验算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液压支架架体机构设计 | 第32-42页 |
4.1 液压支架的连杆机构原理 | 第32-33页 |
4.1.1 液压支架连杆机构的几何特性 | 第32-33页 |
4.1.2 液压支架连杆机构应该具备的条件 | 第33页 |
4.2 传统方法设计四连杆机构和梁端轨迹校核 | 第33-38页 |
4.2.1 掩护梁总长度和后连杆长度确定 | 第33-35页 |
4.2.2 确定前连杆的长度和铰接位置 | 第35-36页 |
4.2.3 顶梁前端运动精度验证 | 第36-38页 |
4.3 参数变化对顶梁水平运动精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4.4 四连杆机构参数校正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 第42-64页 |
5.1 机械强度设计和分析相关理论 | 第42-45页 |
5.1.1 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 | 第42页 |
5.1.2 强度理论 | 第42-43页 |
5.1.3 有限元的静强度分析 | 第43-45页 |
5.2 结构设计和建模 | 第45-47页 |
5.3 校核方案分析 | 第47-52页 |
5.3.1 不同情况下机构受力规律研究 | 第47-51页 |
5.3.2 校核方案确定 | 第51-52页 |
5.4 主要部件强度校核 | 第52-63页 |
5.4.1 顶梁的静强度分析 | 第52-56页 |
5.4.2 掩护梁应力分析 | 第56-59页 |
5.4.3 底座的受力分析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